國家商務部網4月21日訊 石油是當今世界分分秒秒為之牽動為之悲喜的主題,在中東地區這一世界能源的聚集之地,每天也在播放著日新月異的動人畫面,吸引著全球的目光為之驚嘆為之跳動。
過去的2007年,世界對石油的需求在不斷增長,每天以提高120萬桶或1.4 %的產量才能滿足8,570萬桶的日平均消費量,而2006年期間每天僅為8,450萬桶。北美被認為是年度石油消費最多的國家地區,2007年仍為世界石油需求之最,其年度總量超過中國、印度和中東之總和。
據國際投資署《環球》雜志關于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石油市場的報告預測,2008年世界石油需求的增加量在130萬桶/天,以滿足消費量8,710萬桶的需求,即比2007年預計的8,570萬桶增加1.5%。值得一提的是,工業燃料和運輸燃料領域被視為2008年發展需求最多的石油行業,中國2008年對石油的平均需求將提高5.3%,以達到其800萬桶/天的平均消費量,而不是2007年的760萬桶/天。同時,中東及亞洲其它國家將每天平均增加42萬桶,即為2008年世界對石油需求增長總量的32%。
為應對發展需求,歐佩克在2007年加大生產能力,即每天生產3,100萬桶以上。同時歐佩克在2007年底的產量達到了5,390萬桶/天,比2006年增長了1.8%。此外,2007年底歐佩克平均供應量降低了1.5%,僅為3,096萬桶/天。
上述報告還表明中西部德克薩斯(WTI)原油價格2007年11月30日為99.2美元/桶,到2008年1月2日為99.6美元/桶,接近100美元的關口,創歷史新高。同時,布倫特價格記載顯示,2008年1月3日達到99.1美元/桶的最高水平,此后,又逐漸回落到2008年1月15日的91.5美元/桶,因此,該報告認為,價格的上漲和最近的走勢反映了世界石油市場的總體的起伏搖擺。
能源信息所(EIA)推測,中西部德克薩斯2008年1月平均油價為94美元/桶,2008年全年為87美元/桶,2009年82美元/桶,這是依照2007年平均價格72美元/桶推測而來的。同時國際能源所預測,由于印度和中國經濟的平均需求增長,石油價格近期還將高位運行。最近4個月的走勢顯示,2008年石油價格的上升將使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市場前景看好。
國際投資署的報告表明,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盡管已經盡了各方的努力來發展各類經濟,但仍然依靠其能源產業的收益。此外,石油價格的提升也導致了科威特、沙特、阿聯酋國家經濟的復蘇。同時,這樣的石油價格提高和需求的持續增長已經推動了所有海灣國家投資項目的擴展,海灣國家也注重將其國家工業朝著多種能源提煉的目標邁進,并建立了聯合石化機構。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將在2007年到2012年期間,計劃投資5,000億美圓,建設現有和未來的石油、天然氣和石化項目。
海灣國家的生產構成了歐佩克組織成員國生產的主體,向世界供油達到了3,100萬桶/天,海灣六國控制了世界石油出口量的45%,2007年的石油銷售額達到了3,250億美元。
此外,據石油刊物《麥伊斯》消息,現在海灣國家已有煉油廠18座,計劃通過新建10座煉油廠,將其石油衍生品生產每天增加350萬桶,希望從中增加盈利,履行提升其煉油能力的諾言,并開創石油化工領域的新局面。這將使海灣國家煉油生產能力增加77%,達到2013年日產780萬桶的水平。
沙特
沙特阿拉伯擁有世界最大的石油儲量,(其估算儲量為2,642億桶,其中25億桶在沙特和科威特的中間地帶)。且沙特阿拉伯在世界石油生產能力的排名上也仍占首位,它具有每天提供1,050萬—1,100萬桶的生產能力,根據歐佩克組織提供的數據,沙特原油平均日產865萬桶,為保持其領袖地位和以石油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資源,沙特對其數個項目的生產能力進行了提升改造,以使其到2009年日產原油達到1,250萬桶的水平。沙特將在2007年至2012年期間,國家項目的新建和改造投資資金總計為5,610億美圓,其中2,480億美圓將用于石油、天然氣和石化工業,占其全部投資的44%。
沙特的煉油廠數量有7個之多,但還將投資新建3座大煉油廠項目,使新增能力每天120萬桶,達到每天煉油210萬桶總體生產規模。
這些的代表項目是吉贊煉油廠,生產規模將在每天25萬-40萬桶之間,它還將是沙特第一家全資私有的煉油廠,投資達到120億-150億美元。此外,還有兩個在延布和吉比利的出口型煉油廠項目,每個廠的生產能力都將達到日產40萬桶。
同時,沙特致力于提升一些煉油廠的生產能力,計劃至2012年,將其煉油生產規模提高到每天390萬桶,其中就有“賽姆拉夫”和延布兩個煉油廠,沙特政府還拋出其25%的煉油廠股份供私營企業部分參股,今年下半年這兩個煉油廠就將達到預計的發展規模,在煉油和石油化工方面將成為世界最大的煉油企業之一。
阿聯酋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擁有原油儲量978億桶,即占世界石油儲量的8.1%,阿聯酋是名列世界石油生產第八位的國家,在中東地區排名第三。據歐佩克的統計數據表明,阿聯酋2007年平均日產原油250萬桶,阿聯酋還與其它海灣國家一起,致力于生產能力的提升和保持市場穩定的各種擴展項目。
在阿聯酋因成本上升導致孔庫費勒巴斯公司撤出富查伊拉煉油廠的項目,該煉油廠建設成本達到了120億美圓,阿聯酋政府不得不降低該煉油廠生產規模,由原來的每天50萬桶降到20萬桶,同時預計政府的煉油公司將競標魯韋斯煉油廠項目,該項目生產能力將達到每天40萬桶。
科威特
科威特占有世界石油儲量的第四位,預計達到1,015億桶,占世界總儲量的8.5% ,據歐佩克統計,2007年科威特原油平均日產量為247萬桶。科威特石油公司曾經宣布,已經開始了國家原油生產能力的提升項目,計劃到2010年日產原油300萬桶,2020年日產原油350萬桶。
科威特致力于使煉油廠擁有脫硫石油衍生物生產能力,將建設一個新煉油廠,即佐爾港煉油廠,目前已經完成了競標,正在等待4月底的中標公告,該煉油廠的生產能力將達到每天61.5萬桶。
同時,科威特正在阿布杜拉港和艾哈邁迪港煉油廠進行清潔燃料項目新技術的改造,投入了80億-100億美圓的建設成本。
卡塔爾
卡塔爾石油儲量為152億桶,成為海灣國家石油儲量第四,據歐佩克統計數據表明,2007年卡塔爾原油平均日產量為81萬桶。目前,卡塔爾正致力于旨在經濟發展的數個擴展項目,此外,鑒于亞洲石油需求的增加和石油價格的提高,卡塔爾計劃對其多個石油領域投資800億—1,000億美圓,至于這些投資的大部分將與世界能源大公司作為合作伙伴共同實施。
卡塔爾計劃到2013年在莫賽伊德地區建成新的煉油廠,生產能力達到每天25萬桶,其全部建設費用將接近50億美圓。至于拉斯萊蕃提煉廠仍處于在建之中,預計到今年底左右將完成建設工程,其時生產能力將達到每天14.6萬桶。
阿曼
據歐佩克公布的數據,截止2006年底,阿曼原油儲量達到56億桶,但2002年以來,阿曼的石油生產呈下降趨勢,2006年公布的阿曼平均日產為74.3萬桶,現在原油平均日產為73.8萬桶,2007年8個月的平均日產僅為70.7萬桶。
阿曼已經多次審議建造代格姆煉油廠的經濟效益,最后該煉油廠終于獲得了批準,其設計生產能力達到了每天30萬桶,同時,阿曼政府尋求部分提煉非阿曼石油的可能性。
去年阿曼提高了法哈勒港煉油廠25%的提煉規模,由原來的每天提煉8.5萬桶提高到每天提煉10.7萬桶,此外,蘇哈爾煉油廠的生產能力達到每天11.64萬桶。
巴林
作為海灣合作委員會的另一個國家,巴林很大程度上依靠其石油產業的收益,但其石油收益的比率遠比其它國家少得多。截止2006年底,巴林阿瓦利油田原油儲量僅為1.25億桶,2006年產原油6,690萬桶,而2005年其年產原油為6,810萬桶。
由于石油價格的上升和石油業在建項目的雙重影響,海灣地區石油行業將對外國投資產生極大的吸引力。同時,只要每桶石油價格在45美圓以上運行,就能確保給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帶來足夠的運行資金。而實際上,自2008年1月石油價格突破100美元大關以后,世界已經進入了高油價時代,毫無疑問,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將充分利用目前石油貿易的賬面贏余。其次,這些國家還將投資于巨大的基礎設施項目,鼓勵外國投資進入其掌控的采油和煉油生產,海灣國家的這些政策也將有助于烴基產品行業的改進,并使國際公司進入這一領域。
未來5至10年海灣國家所孕育的巨大石油業市場,給我國石化企業一個施展身手的極好良機。在經過十多年來的海外沙場拼搏,我國石化企業經過了委瑞內拉、尼日利亞、蘇丹、哈薩克斯坦等市場的錘煉,無論是隊伍素質、技術水準、機械裝備、還是資金運作規模,都已積蓄了充分的能量,正在尋找一個新的全球平臺,而目前海灣國家市場對我石化企業而言,正是機不可失,時不我待。我石化企業應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遇,擠身于世界一流企業行列,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為國家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建功立業,向世界展示和平發展合作雙贏的中國模式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