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在美國科羅拉多州西部陰暗的峽谷中間,一個極其隱蔽的試驗基地被攝入記者的鏡頭。據這位來自《洛杉磯時報》的記者回憶,最初他還以為這個基地與軍事有關,后來才知道它是美國政府寄予厚望的油頁巖開發基地。
美國油頁巖資源非常豐富,技術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既有資源又有技術的美國人之所以讓油頁巖靜靜地沉睡,主要原因是開發成本這最后一座大山還沒有穿越。可當油價突破100美元/桶時,當“油老虎”咬住這個世界上最大耗油國的經濟喉嚨時,美國人終于把目光轉向開發成本較高的油頁巖。
油頁巖是一種高礦物質的腐泥煤,為低熱值固態化石燃料。它和煤的主要區別是灰分超過40%,與碳質頁巖的主要區別是含油率大于3.5%。
世界油頁巖資源十分豐富,據美國《油氣》公布的統計數字,其儲量約11萬億~13萬億噸,遠遠超過石油儲量。我國油頁巖資源儲量也極其豐富,其已探明儲量超過350億噸,預測儲量高達4500億噸,80%以上分布在吉林、遼寧和廣東三省。資源稟賦較高、礦層產狀平緩、儲量分布集中沉積環境穩定等有利條件,使得油頁巖具有作為替代能源的巨大潛力。以吉林省為例,目前該省已探明油頁巖儲量為174億噸,含油率超過7%,即便以含油率5%計算,也可開采8.7億噸油頁巖。可見油頁巖一旦蘇醒,其噴發的能量難以想象。
世界油頁巖開發與利用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我國的油頁巖工業也有80多年的歷史。1959年,我國的油頁巖加工能力曾達到2000萬噸,占當年全國石油產量的21%,直到廉價石油被大量發現和開采,轟轟烈烈的油頁巖開發才漸漸沉寂。但80多年的油頁巖開發史,使我國在該領域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和經驗,這是一筆十分寶貴的財富。
經過一個多世紀的摸索,油頁巖開采方式由比較原始的直接開采法,發展到現代先進的地下轉化工藝技術(ICP)。ICP原理是先打一批井,通過向油層加溫使油頁巖在地下裂解。當油頁巖流動起來并形成相應裂隙時,再打第二批井,將油氣吸附出地面。目前我國已經掌握油頁巖綜合開發與利用的關鍵技術和集成技術,油頁巖煉制、低熱值煤發電技術也日趨成熟,技術上的障礙越來越少。此外,ICP開采法占地非常少,對環境破壞也很小,符合我國“又好又快”發展的要求。
桎梏油頁巖浮出地表最主要的因素是開發成本問題。以目前的技術,油頁巖開發成本遠高于傳統石油和天然氣的開發成本。據一直在油頁巖中淘金的愛沙尼亞數據,拋開匯率因素,目前每桶油頁巖開發與煉制成本大約40美元,也就是說,當油價高于40美元/桶時,油頁巖開發就具備經濟上的可行性。這也是美國人重新凝視油頁巖的原因,他們冀望以可替代能源撬開“油老虎”的牙齒,為其經濟增長保駕護航。事實上,讓油頁巖在地下酣睡已經成為一種“投資”,而現在正是從滾燙的市場里兌現投資的最佳機會。
資源儲量、開發成本和技術以及環境保護這三座大山被搬開之后,油頁巖的蘇醒已為時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