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受國際油價高位運行和國內柴油需求轉旺、部分加油站出現斷供、限供,消費者對調價預期、國內部分煉油廠因檢修加工量有所減少等影響,長三角部分地區出現車輛排隊加油和交通擁堵現象。
記者從上海市經委、江蘇省經貿委以及浙江省經貿委了解到,長三角成品油市場總體平穩,加油有序進行。而且據了解,在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三大公司的支持下,上海目前庫存充足,可保證上海市場柴油供應量維持在10天以上。
分析排隊現象造成的原因時,東方油氣網分析師鐘健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根據他的了解,前幾個月連續進口200余萬噸柴油,我國柴油庫存是歷年來比較好的水平,長三角庫存也很高,如今的限量供應與三個月前有很大不同,主要原因是國際油價攀升到100美元之后,強烈漲價預期導致經營者惜售。此外,大量民營加油站批零倒掛,暫時退出經營,而民營加油站約占到加油站總量的40%,車輛加油集中在中石油、中石油等集團的加油站,排隊現象可以理解。
至于如何緩解這一局面,鐘健說,業界普遍期望國際油價大幅度下跌,改變民營油站批零倒掛局面,恢復經營;如果國際油價不下跌,希望中石油、中石化等集團以合適批零差價向民營油站供油,民營油站開門經營,排隊現象可望減少。
復旦大學能源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吳力波則認為,目前的成品油供應緊張有多種原因,原油價格漲得厲害,煉油企業利潤空間減少,另外一些零售部門囤積居奇,但是關鍵是成品油價格體系不順,由于CPI上漲壓力,國家不敢放開成品油價格,上游壓力比較大。目前,國家為了保證供應,依然要采取行政手段,市場機制不能很好發揮作用。
吳力波指出,國家宏觀調控有很多選擇題要做,面臨兩難選擇,是緩解CPI上漲壓力還是煉油產業發展壓力?實際上,中國的通貨膨脹是輸入型的,最大的原因是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和美元貶值,控制成品油價格解決不了關鍵問題。成品油問題不是它本身的問題,是CPI上漲壓力所造成的。
“現階段,國家不得不繼續管制,如果放開成品油價格,成品油價格的攀升會推動所有生產資料全面上漲,有可能引發全面通脹。但國家也要考慮到煉油企業的承受能力。”吳力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