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8年3月18日,渤海鉆探工程公司華北鉆井四公司已連續安全生產5028天,實現工業死亡事故、井噴失控事故、環境污染事故為零的目標,創國內同類企業安全鉆井新紀錄。
這個公司擁有25個鉆井隊,分布在國內外7個市場。14年來,公司安全鉆井1748口,進尺達430萬米,曾兩次被中國企業管理協會和中國企業家協會評為“中國企業新紀錄優秀創造單位”。
那么,這個公司在安全工作中何以取得如此令人矚目的成績?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的調查。
安全源自經常性的教育
華北鉆井四公司的管理者認為,再好的制度、再好的設備、再好的工藝,也代替不了牢固的安全意識,崗位員工安全意識不強、違章操作,是安全生產的“大敵”。為此,公司首先從安全教育抓起,實現安全觀念的根本轉變。
從公司領導到職能部門,凡是到基層檢查工作,都要講安全、查安全。鉆井隊大會小會、班前班后會的主題也是安全。公司還經常圍繞安全生產開展群眾性大討論,使員工深刻體會到安全既是公司生存發展的需要,更是自身安全的保證。僅近兩年,公司就先后召開安全報告會5場,編寫安全手冊3000多份,組織宣講組深入基層宣講68場次,參加人數總計4800多人次,使安全教育深入人心。
與此同時,公司從點滴抓起,搞好安全養成教育。2006年6月,32971隊一名員工在作業中圖省事,不停機加固聯動機壓板,因扳手滑脫,肘臂碰到傳動皮帶造成擦傷,釀成一起輕傷事故。32971隊在向公司匯報時認為,現在全局正在開展“三比”勞動競賽,這位員工是怕影響進度才不停機操作的,主觀動機是好的,而且沒有造成大的影響,建議從輕處罰。對此,公司派專人進行深入調查,認為這一事故雖然不大,卻是重速度、輕安全思想的典型表現,必須堅決糾正。為此,公司及時召開安委會,在處理相關責任人的同時,對這起事件的起因、經過、后果、教訓和引發事故的思想根源進行了深入剖析,引導員工正確認識安全與速度的關系,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安全源自過硬的操作技能
沒有過硬的操作技能,安全生產就沒有保障。針對新鉆機增多,人員變化較大和新技術、新工藝應用加快的實際,這個公司在鉆井隊普遍推行了一日一學、一周一講、一月一考和崗位練兵、崗位交流、現場講評指導等做法,加強對員工的安全培訓。50667隊2005年12月組建,員工對50JD新型鉆機不熟悉,這個隊除派骨干到廠家學習外,還經常組織班組間互相交流學習,使員工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了操作要領。同時,編寫了50JD及頂部驅動的操作規程,使各班員工很快掌握了操作規范,并為其他鉆井隊輸送了2名司鉆。公司把這個隊的司鉆選樹為“標準化操作示范崗”,組織其他鉆井隊多次參觀學習。兩年來,公司先后選樹了10個標準化示范現場、10個標準化操作示范崗位、10個標準化示范班組,促進了隊伍“三標”水平的提高。
公司施工所在地河北省趙縣地區是高含硫化氫區塊,井噴風險很大,為此,這個公司專門成立井控培訓督導組,對井控的學習演練和標準化操作進行了統一規劃和實施,并編印井控知識學習手冊和試題庫,下發鉆井隊人手一冊。堅持一季一訓、一季一考,先后組織了10輪次的演練和考試。各鉆井隊堅持開展好各種工況下的防噴演練,公司逐隊檢查,逐個糾正動作,直至完全達到標準化要求。
安全源自有效的管理機制
為了使安全真正成為員工的自覺行動,并養成習慣,這個公司注重發揮制度的約束作用和政策的激勵作用,使員工安全意識在日常生產過程中逐步得到固化和提高。
公司先后建立完善了安全第一責任人、季度安全生產評比掛牌、單井與安全考核掛鉤、安全監督檢查等9項規章制度,完善了各種類型的井場布局標準和各崗位操作標準,實行鉆井隊、班組、崗位三級檢查制度,形成了一套切合實際、嚴密、完善的安全工作機制。14年來,公司的施工范圍由冀中先后延伸到國內9 個省區和海外3個國家,公司機關、基層領導先后進行過幾次調整,但這套安全制度卻始終按照自身的軌跡正常、高效地運行,成為培養員工安全習慣有效的制度保障。
在實際工作中,公司還推行了許多安全激勵政策。推行了“四單井”考核兌現政策,安全上出了問題,扣除相應比例的單井獎金,使基層干部在思想上必須時刻繃緊安全弦,員工也不敢闖“紅燈”、越“雷池”。實行了先進評比安全一票否決制度,2006年,有一個鉆井隊現場管理、進尺總量、人均收入在公司名列前茅,就因為有一名實習生受傷,這個隊在先進集體評比中被一票否決。實行了井隊員工技能考核末位待崗制度,對井隊主要工種的標準化崗位操作,每半年考核一次,對成績排在后10位的人員實行為期3個月的待崗培訓,對成績排在前10名的員工命名為“崗位明星”,享受每月100元的明星獎勵津貼。這一措施的推行,使得學標準化知識、上標準崗、干標準活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