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河三角洲,坐落著一個國家重要的能源工業基地,這就是我國第二大油田———中國石化勝利油田。
歲月悠悠,斗轉星移。彈指間,勝利油田走過了44年的輝煌歷程。到2007年底,共找到74個不同類型的油氣田,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7.2億噸,累計生產原油9.08億噸,約占新中國成立后全國原油總產量的1/5;累計生產天然氣571億立方米,實現稅費2295億元,為我國石油石化工業的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縱觀勝利44年的發展史,大力實施科技興油戰略,始終堅持科技創新,致力形成技術品牌,是推動油田穩定發展、創造輝煌的原動力。
技術創新結碩果
勝利人對科技孜孜以求,情有獨鐘,是因為在世界所有的油藏類型中,勝利油田幾乎占到了2/3,被稱為 “石油地質大觀園”。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勝利探區的主力油田相繼進入高含水階段,勘探開發難度越來越大。面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迫切需要新鮮“血液”的經濟和政治責任,面對資源采掘業逐年遞減這一無情的自然規律,勝利油田靠什么實現可持續發展,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面對現實,油田決策者一致認為,石油工業的顯著特點,就是企業的生產過程直接表現為技術不斷創新的過程。石油是技術密集的行業,離開技術創新,發展寸步難行。勝利油田地下情況的復雜和地質構造的特殊性,決定了勝利油田不可能照搬其他的技術成果,而是要結合自身的實際,進行創新,形成獨有的技術品牌。
事實也是這樣。勝利油田開發建設44年來,每次儲量和產量的重大突破,無一不是以新技術、新工藝的不斷創新和應用為保障的。正因為如此,勝利人始終堅持把發展的基點放到依靠科技上,努力向科技進步要儲量,要產量,要效益。據統計,自1978年以來,勝利油田共取得各類科技成果6129項,其中102項獲得國家級獎勵,596多項獲省部級獎勵。2007年油田共組織實施各級課題386項,獲國家科技獎勵2 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41項。《關于渤海灣盆地復式油氣聚集(區)帶勘探的研究》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勝利二號步行式淺海鉆井平臺》獲十大科技成就獎;《陸相斷陷盆地形成機制與隱蔽油氣藏勘探》、《定向井、叢式井鉆井技術研究》等8項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海上埕島油田高速、高效勘探開發技術》和《勝利稠油、超稠油開采新技術》等20項成果分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淺海海底管線電纜檢測與維修裝置》等6項成果獲國家發明二等獎。特別是經過40多年的創新攻關,油田形成了以復式油氣區(帶)理論和隱蔽油氣藏理論為主的勘探理論,以三維地震、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等尖端技術為主體的綜合勘探技術系列,以精細油藏描述為主導的油藏工程技術系列,適應復雜油藏類型特點的測井技術和裝備系列,以堵水調剖、防砂工藝等技術為主體的采油工藝技術系列,稠油熱采配套技術,以定向井和水平井為主體的鉆井技術系列,灘海油田勘探開發建設配套技術,三次采油技術系列,以節能降耗和高含水期高效處理為主的地面工藝配套技術,以多學科、多領域綜合應用為主的計算機開發和信息技術等十大技術系列。靠著這一系列科技成果的強有力支持,勝利人攻克了一座座堡壘,取得了累累碩果。科學技術的巨大威力直接推動了勝利油田以油氣勘探開發為主的各項生產經營任務的順利實現。2007年,勝利油田累計產油2770萬噸,創下九年來最高峰。這一產量占到了中國石化集團2007年原油總產量的2/3強,占到全國原油產量的1/7強。
科技提升競爭力
站在歷史的潮頭,探尋勝利油田的發展軌跡,可以發現,勝利油田所創造的每一次輝煌,做出的每一個貢獻,無不與科技的創新和進步息息相關。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已成為油田實現儲量增長、產量穩定和經濟效益提高的主要保障。
科技創新對勘探開發的貢獻是顯而易見的。勝利油田主力油區所處的地質構造被稱為濟陽坳陷,這是一個油氣資源十分豐富,但地質條件又十分復雜的地區,素有“地質大觀園”之稱。在這種地質條件、成油機理、油藏類型都非常復雜的油田進行勘探,難度可想而知。
“石油就在地質學家的腦海里。”這句在國際石油界廣為流傳的話對勝利油田來說,尤其具有特殊的意義。從油田的發展史可以看出,由傳統的背斜理論到復式油氣成藏理論再到創造性地提出隱蔽油氣藏勘探理論,理論創新貫穿于勝利油田每一次大發展的進程之中。而每一次理論的創新都帶來了油田的大發展。20世紀五六十年代,油田地質工作者面對艱苦的自然環境和復雜的地質條件,依據傳統的背斜理論,并根據實際加以創新,逐步明確了復式油氣聚集帶整帶含油的特點,發現了49個油氣田,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2億噸,實現了勝利油田的快速發展。1978年,勝利油田原油產量上到 1946萬噸,躍居全國第二位。20世紀80年代初,經過十幾年的勘探,勝利油田容易發現的大中油田大都已被發現,油田的儲量及產量在一段時間內徘徊不前。面對這種情況,廣大勘探工作者根據多年的實踐,大膽解放思想,創造性地提出了復式油氣成藏理論。依據這套理論加上技術進步,油田相繼發現了王莊、新灘、孤東、樁西等一批不同規模的油田。特別是在這一理論指導下,油田發現并開發了海上埕島油田,實現了由陸地向海洋的大進軍,開辟了新的資源接替陣地。油田原油產量高速增長,1984年年產量突破2000萬噸,1987年突破3000萬噸,1991年達到歷史最高水平3355.19萬噸。“十五”以來,勝利油田的勘探工作由主攻構造油氣藏轉為尋找隱蔽性油氣藏。廣大地質工作者再接再厲,大膽創新。隱蔽油氣藏勘探理論的誕生和發展,又帶來了油田勘探的新突破。該理論高效地指導了勝利油田隱蔽油氣藏的勘探,4年間完鉆探井成功率達77%%,比“九五”以前又有較大提高。特別是最近幾年發現的油田、區塊接連不斷,而且儲量規模較大,每年都能發現2—3個1000萬噸以上的儲量區塊。2007年,勝利油田新增探明儲量10202.97萬噸,新增預測石油地質儲量 1.14億噸,新增控制石油地質儲量1.08億噸。連續五年實現了探明、控制、預測三級儲量過億噸,再次展示出勝利油田巨大的勘探潛力。
近年來,勝利油田陸上主力油田大部分進入了“三高”階段,穩產難度越來越大。面對困難和挑戰,油田鼓勵廣大科研人員刻苦攻關,滾動勘探開發、三次采油、水平井、壓裂防砂、油層保護、水質改造等新技術的形成和大面積推廣應用,顯著改善了油田開發效果。精細油藏描述已經開展了70個區塊,覆蓋地質儲量近15億噸。三次采油配套技術不斷完善,進一步擴大了應用規模。到2007年底,累計增油達1000多萬噸。 20世紀90年代以來,面對油田資源接替日益不足的困難,勝利油田依靠科技加快了向海洋進軍的步伐。廣大科技工作者刻苦攻關,大膽創新,逐步掌握了勘探開發灘海油田的規律,創立了具有勝利特色的灘海油田勘探開發和工程裝備制造技術系列,為我國極淺海油田的開發開辟了一條成功之路。勝利海上埕島油田自 1994年投入大規模開發到2007年底,累計產油2400多萬噸,成為勝利油田重要的資源接替陣地。近年來,勝利油田每年依靠科技直接增油量都在300 萬噸以上,科技進步對油田發展的貢獻率達到63%%。到2007年底,油田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已連續25年保持在1億噸以上,資源接替已連續11年實現儲采平衡,原油產量已連續9年穩中有增、保持在2700萬噸左右,油田勘探開發步入了良性發展軌道。
科技就像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鏈條,既拉動了油氣主業的發展,也為油田發展拓展了新的空間。20世紀90年代初期,勝利油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結合內部改革的深化和產業結構、隊伍結構調整的實際,努力跳出勝利油田,開拓新的發展空間。憑借技術這把打開市場的“金鑰匙”,勝利油田跨地區、跨行業、跨國界參與市場競爭,先后滲透到了鉆井、修井、防砂作業、道路和橋涵建設等諸多領域,取得了驕人戰績。依靠科技實現跨地區、跨行業、跨國界的“三級跳”后,外部市場為勝利油田發展開拓出了一片嶄新的空間,外闖市場經濟總量已由1998年的10.06億元增加到 2007年的84億元。
“問渠哪得清如許”
勝利油田的科技工作是伴隨著油田的開發建設逐步發展起來的。44年來,油田各級黨政組織始終將科技當作立足之本、發展之道,不管體制怎么改,機制怎么變,油田各級黨政組織始終堅持依靠科技興油、興業的指導思想不變。
建立了“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的目標責任制。油田各級領導班子都把“第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作為主要工作目標,一是抓好科技發展戰略的規劃,形成了油田上下全方位抓技術創新、科技進步的新格局。二是抓好資金保障,科技投入的力度不斷加大。近幾年來全油田每年的直接科技投入達到3億元以上,使科技裝備和科研工作條件得到了較大的改善。目前,油田擁有各類研究院(所)35個,重點實驗室30個,保障了科研攻關的需要。三是抓好運行協調。對于重大科技部署和重點攻關項目,油田領導都是親自靠上去具體組織銜接協調,研究解決科研項目運行中出現的問題,明確各個階段的目標、任務和責任,加快了科研工作的進度。四是抓好重大技術儲備。近幾年,油田每年都要安排10余項先導試驗項目,做好重大技術的攻關。
不斷強化科研全過程的管理,加大科技成果的轉化力度。適應油田增儲、增產、增效的需要,科研管理在機制上實現了從計劃管理—全過程管理—結果管理的轉變,強化立項論證、項目招投標、動態考核三個主要環節的全過程項目管理。在部分科研項目管理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組織開展項目招標和承包,有效地保證了科研工作的運行質量和經濟效益。油田建立了新技術推廣體系,基本形成了新技術推廣工作的系統化管理。同時選擇應用前景好的重點新技術項目,建立科技示范工程,帶動成熟技術的推廣應用。目前已建立了20多個項目的示范工程,經過大面積推廣,取得累計增油近1000 萬噸的效益。
抓好重大項目攻關的組織運行,關鍵技術取得突破。近幾年,油田每年都承擔20多項國家課題、80余項集團公司重大課題。圍繞這些事關油田勘探開發關鍵技術的難題,油田注意從資金上加大傾斜,并狠抓各個環節的任務落實和協調,在關鍵技術突破上下工夫,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中:《特高含水期主力油田提高采收率技術研究》通過在勝坨、孤島、孤東三大主力油田發展運用精細油藏描述、剩余油監測、大面積堵水調剖和三次采油等配套技術,取得了顯著的增儲增油效果。
加強“產、學、研”結合,進一步提高企業競爭實力。油田先后與全國50多所大學建立了多層次的科技協作,與山東大學共建了“膠體化學聯合實驗室”;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建立了“鉆井測控技術研究開發中心”;與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聯合共建了“油田化學品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和“能源與綠色工程程序中心”;與石油大學建立了校企合作委員會等。
大力實施人才工程,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油田專門成立了高級人才培訓中心,建起了博士后工作站,并積極探索與高校聯合培養人才的新路子。油田與上海交通大學、石油大學等5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高層次人才培養聯系,與50多所高校共建研究生實習基地,先后引進國內外博士后140名。為激勵科技人員盡快成才,油田從1998年設立了“科技英才獎”,已經表彰獎勵了140多名科技英才。目前,全油田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5萬多人,院士、國家突出貢獻專家、享受政府特貼專家、局級以上拔尖人才達1000多人,人才總量占職工總數的40%%。人才戰略的實施,顯著地改變了油田科技工作面貌,提高了油田技術創新水平。
再造勝利新優勢
黨的十七大提出了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的宏偉目標,也對石油石化工業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國奔小康,勝利怎么辦?油田黨政領導班子在充分進行調研和科學論證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和完善工作思路,響亮提出了今后一個時期油田發展的愿景目標和階段性目標。
愿景目標是:“百年創新,百年勝利”。具體構想是“分三個階段,實現三個目標”。第一階段,“十一五” 期間原油年產量保持在2700萬噸以上;第二階段,勝利油田成立60周年的時候,實現“開發60年、探明60億”,油氣生產在較高水平上運行;第三階段,勝利油田成立100周年的時候,實現“持續百年創新、建設百年勝利”,繼續保持全國大油田的地位,創造勝利百年輝煌。
階段性目標是:在“十一五”期間乃至較長時期內,努力實現“三穩一保”,即油氣產量穩定、工作量穩定、職工隊伍穩定,保證安全生產、清潔生產。
為實現這一發展目標,推動油田持續穩定發展,油田確定了“十一五”期間技術創新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 “油氣硬穩定”為目標,圍繞資源接替和提高采收率兩大主題,針對油氣勘探、開發、石油工程等領域面臨的技術難題,強化基礎理論、關鍵技術攻關研究,加強先導試驗實施力度,力爭實現油田勘探開發接替技術的重大突破,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步伐,為油田持續有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具體工作安排是:深化四項理論創新,強化十項技術攻關,加強十項技術推廣,開展十大先導試驗,建成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一、深化理論創新,強化技術攻關。發展陸相斷陷盆地油氣成藏理論、化學驅油應用基礎理論、水驅二次開發理論、稠油熱化學滲流理論。同時,強化中深層油氣勘探技術、三次采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術、稠油開發關鍵技術等10項技術的攻關,為加快油田勘探開發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穩定的增長機制。科技投入是提升技術創新能力的保障,建立科技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確保科技投入滿足科技創新、技術開發的需要,既有利于提升發展后勁,也有利于科技工作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在油田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時,各單位要緊緊圍繞生產建設中的難題,組織科技攻關,加大科技投入。同時,要改進科技投入結構,加大對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和關鍵裝備研發的支持力度,適當增加基礎性科技工作投入,加大對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科技投入。
三、加強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以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油藏綜合地物理、灘海工程模擬等重點實驗室為載體,進一步加強先進科研裝備設施建設,配套提升研究手段,建設一批開放式的重點研發中心和試驗平臺,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大幅度提高研發效率。加大隱蔽油氣藏勘探技術、精細油藏描述技術、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配套技術等10項新技術推廣應用力度,努力實現科研成果的快速轉化,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為油田持續穩定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四、加強科技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加強項目管理、技術管理。要加強從研發立項到成果應用以及商業化的全過程管理,確保研發項目實現預期目的。項目立項要進行論證量化排序,按一定比例淘汰;經費管理上,探索建立逾期回收制度;技術管理上,要建立項目中期量化評價考核體系,實施項目終止制度。二是加強對技術首席、課題負責人的管理,建立技術水平能力評價檔案。主要包括個人信息、承擔項目、中間評估、成果評價等,以此作為人才考證的重要參考依據。
大鵬借力乘風去,扶搖直上九萬里。黨的十七大繪就的宏偉藍圖,為勝利油田實現持續穩定發展增添了新的強大動力。站在競爭發展的時代潮頭,勝利油田將繼續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技興油戰略,大力推進科技創新,以實現“百年創新百年勝利”愿景目標的實際行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