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油找氣亮點多,項目資金工作量突破20億元
記者3月6日從四川物探公司了解到,在過去的一年里,該公司取得了豐碩的地質成果。
勘探開發,物探先行,物探被業內視為“火眼金睛”。憑借半個多世紀形成的山地物探特色技術,被喻為“山地鐵軍”的四川物探去年分別在川渝、國內西部及海外承攬地震勘探采集、處理及解釋工程39個,二維、三維地震炮次工作量均比上一年度有較大幅度增長。項目資金工作量首次突破20億元大關,達到 21.6億元。公司榮獲“全國守合同重信用企業”、“中國優秀誠信企業”、經營管理綜合評價“優勝單位”等稱號。
資料顯示,2007年,通過地震勘探在川渝及西北地區進一步查明、新發現地面構造、潛伏構造和高點58個,主要目的層圈閉面積達2035平方千米,提供建議井位208口。
四川物探在碳酸鹽巖巖性油氣藏、碎屑巖巖性油氣藏地震勘探等技術領域均取得突破。在川北地區、川東高峰場構造、大貓坪構造的礁灘氣藏通過地震攻關和連片研究,對石炭系儲層整體發育有新認識,局部構造和地區有新發現,四川盆地礁灘勘探取得整體突破,石炭系油氣藏勘探穩步發展。
四川物探形成了碎屑巖油氣藏配套技術系列,在四川盆地須家河組和蘇里格盒8氣藏勘探中取得顯著成果。
2007年在廣安區塊須家河組勘探獲得突破后,又在王家場—淶灘1萬多平方公里的區域獲得新成果,形成了地震采集、處理、解釋、滾動跟蹤評價、推廣應用一體化的工作模式和配套的碎屑巖巖性勘探技術系列,主要包括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地震采集技術,高保真處理技術,局域三分辨層序地層研究技術以及疊前反演儲層預測及氣水識別技術等,應用配套技術在廣安地區須家河組取得了重大地質成果和顯著經濟效益。根據地震預測成果,探井及開發井鉆獲工業氣井成功率均在80%以上,為探明廣安地區1000多億立方米天然氣儲量,為須家河組氣藏日產氣200多萬立方米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四川盆地威東—王家場、合川—淶灘地區的須家河組氣藏勘探獲得豐富成果,展示了須家河組廣闊的勘探前景,預測須二段儲層發育區面積上千平方千米。提供建議井位20口,目前完鉆的7口井中有6口井獲氣。
三維地震勘探大幅度提升了蘇里格氣田的開發成效。依據三維地震成果先后提供建議井位45口,被蘇里格項目經理部采納并實施的18口井全部獲得工業氣流。蘇5、桃7區塊的開發已成為四川石油管理局天然氣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川物探2007年依托“四川盆地高陡構造地震采集處理技術攻關”、“西秋2、5號構造山地二維地震采集處理技術攻關”等中國石油股份公司攻關項目的研究,山地地震勘探技術取得新進展。四川盆地九峰寺明月峽構造采用寬線采集在灰巖出露區攻關初見成效,頂部灰巖區信噪比較高,成像質量較老資料有較大幅度提高。
四川盆地楓順場構造采用寬線加高密度采集證實了構造位置,提供了建議井位。
塔里木盆地秋里塔格構造帶西秋構造采用寬線采集技術,獲得高質量地震剖面,綜合利用復雜山地地震勘探配套技術發現并落實了西秋北構造帶上7個高點圈閉總面積數百平方千米的有利鉆探目標。
柴達木盆地獅子溝—油砂山構造帶二維地震勘探利用精細表層結構調查及寬線技術,首次在柴西英雄嶺構造主體獲得可供地震解釋的反射資料。準噶爾盆地東部阜康斷裂帶利用寬線采集,構造頂部剖面質量有較大改善,重新落實了構造,新發現數個背斜,提供鉆探井位兩口。
目前,四川物探以須家河勘探為主要目的層的“大川中”勘探項目已全面展開,其他相關項目正在陸續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