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再現油荒?中石化調高部分油品價格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08-03-17 東方早報 關注度:0]
摘要: “兩會”后成品油漲價傳聞再起 面對高企的原油價格,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00028,0386.HK,下稱中石化終于坐不住了。 自昨日起,中石化調高了燃料油重油、液化氣等非國家調控的石油產品價格,多數產品每噸初步上調100元人民...
“兩會”后成品油漲價傳聞再起
面對高企的原油價格,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00028,0386.HK,下稱中石化)終于坐不住了。
自昨日起,中石化調高了燃料油(重油)、液化氣等非國家調控的石油產品價格,多數產品每噸初步上調100元人民幣;到3月底,石油焦、溶劑油、重油、石蠟、硫磺上調300元/噸,液化氣上調350元/噸。汽油和柴油價格維持不變。
中石化方面稱,上述產品經常根據市場需求調價。但汽油和柴油價格則由政府嚴格控制。
南方再現油荒?
幾乎是在中石化宣布漲價的同時,有關成品油零售價格上調的猜測隨之興起。
據新華海外財經報道,有交易員稱,南方柴油供應再度趨緊,因市場猜測創紀錄的原油期貨價格將迫使政府短期內上調成品油零售價格,這令人回想起去年年底全國大范圍成品油供應短缺的狀況。
新華海外財經周四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石油(601857)和中石化旗下位于廣州的許多加油站已經限制加油或沒有柴油供應。
另據廣東本地媒體報道,包括珠海在內的廣東省部分城市已在鬧柴油荒,并已經停止汽油和柴油的批發銷售。
但根據周四發布的國內產量數據,眼下并不存在全國范圍的運輸用油緊張現象。2月份柴油產量較上年同期增長14.5%,遠高于去年6.2%的月平均增幅。
廣東省某石油貿易公司的一位人士稱,廣東并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柴油短缺,囤積居奇行為正使市場供應趨于緊張。
漲價愿望很可能落空
關于漲價的愿望很可能落空。中國石油的一位管理人士表示,鑒于通貨膨脹壓力,國家發改委不太可能在短期內上調成品油價格。2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上年同期上漲8.7%,創1996年5月以來新高。
與此對應的是,國家發改委在3月5日提交全國人大的一份報告中稱,近期不會上調汽油和柴油等成品油、電力和天然氣價格。
但不容回避的是,國際油價的高企,讓國內石油公司尤其是中國石油和中石化兩大石油巨頭頗為難熬。3月12日,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價格首次突破每桶110美元大關。
日前有媒體報道,在高油價拖累下,中石化第一、二季度業績可能虧損,引發業內震動。
雖然中石化隨即發布澄清公告否認了這一說法,但有券商指出,中石化正成為中國抗通脹的“代罪羔羊”,今年全年的業績以難令人樂觀,已勢成必然。
“中石化像被判了死刑”
里昂證券日前發布報告稱,凍結汽油和柴油調價,就像將中石化“判了死刑般”。以原油進口成本價100美元計算,中石化2008年首季的虧損將達110億元。有關的虧損可能于第二季會進一步擴大,至下半年,假設進口油價成本回落到每桶80美元,中石化可獲得130億元的全年盈利,但按年仍跌77%。
里昂證券給予中石化港目標價6港元。
美林則有不同看法。其預計,中石化從2007年第四季度起可獲得月度或季度的財政補貼(彌補煉油業務虧損)以補充經營現金流,直到政府再度上調成品油價格為止。
受種種猜測影響,中石化股價連續暴跌。其股股價過去一個月狂瀉20%以上,A股股價2月18日至今跌幅更是接近30%。昨日,中國石化A股報收13.90元,下跌3.09%;中國石化H股報收6.68港元,下跌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