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際油價的不斷上漲使得沙特經濟受益匪淺。2007年,沙特經濟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GDP總量達到3733.3億美元。按現行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1%;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5%。人均GDP為15137美元。2007年沙特貨物和服務貿易出口總額2402億美元,同比增長 6.7%;進口額268.03億美元,同比增長20.5%;實現貿易順差約1500億美元,同比增長1.1%。
隨著國際油價不斷企及高位,沙特作為世界頭號石油出口國,已經從中獲得了源源不斷的利潤。大量的石油美元足以為該國提供連續5年的預算盈余和充足的流動資金。但是,沙特經濟的發展并不單單只依靠石油美元,還有許多其他利好因素推動該國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非石油經濟迅速成長最大的利好因素是沙特非石油經濟將獲得快速成長。2007年,沙特經濟的一個明顯變化,是經濟增長的動力從石油部門轉向非石油私營部門。2007年,沙特非石油私營經濟增長了5.9%,高于整體GDP的實際增長率(3.5%)。部分受益于國際石化產品及相關副產品價格的不斷提高,非石油產品出口額增加了24.9%,高于沙特貨物和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增長率(6.7%),達到285億美元,占全部貨物出口總額的12.4%。
制造業、金融業、電信業和交通運輸業是沙特未來經濟發展當中具有相當潛力的行業。其中,制造業將成為今后幾年中增長最快的行業。據悉,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BIC)在Yansab,Sharq和Kayan的三個大規模石化項目將分別于2008和2009年投入生產。沙特國有石油巨頭———沙特阿美公司將借100億美元的石化綜合項目Petro-Rabigh一舉進入石化行業,上述項目將有可能在2009年年初開工。
金融服務被視為另一個頗有前途的行業。2002年,外資銀行首次被允許進入沙特金融服務領域,迄今為止,已有12家外資銀行和78家投資公司獲得了沙特資本市場管理局的相關授權。這些外資銀行將在諸如投資銀行服務、資產管理和項目融資等方面為沙特企業提供服務。
近年來,沙特通信業和運輸業已經從放松管制和投資熱當中獲得了相當發展。2007年上半年,3家新的固定線路業務提供商獲得了經營許可證,從而打破了沙特電信公司的壟斷局面。同時,第三代移動通信的執照也已經頒發。
政府鼓勵措施不斷出臺
可以說,目前沙特正在譜寫其經濟發展史上的新篇章,今天沙特的情況不同于幾十年前“石油潮”時期的經濟繁榮,該國正在為私營經濟的可持續增長提供諸多有利條件。首先,為了發展本國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政府在基礎設施和相關工業領域推出了一項高達6.24億美元的投資計劃,該計劃將實施至2020 年,計劃當中包括一項雄心勃勃的公私合營項目———即在工業區旁邊建設相當規模的住宅區,打造6座“經濟城”。
與此同時,政府開支將繼續保持審慎。2007年,沙特政府預算盈余達到476億美元。在政府公布的2008年財政預算中,總預算收入為1200 億美元,總預算支出1093億美元,盈余107億美元。新預算案繼續加大對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設施支出,特別加大對教育、醫療、道路和其他市政服務設施的投入。由于該國近年來人口迅速增長,同時許多剛剛畢業的年輕人缺乏市場所需的技能,因此,近年來沙特政府對教育問題非常重視,在2008年預算當中,對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人力資源培訓領域新建和續建項目共投入280億美元。
商業環境日益優化沙特在加入WTO的談判中,就不斷向外界發出訊號———沙特將奉行經濟發展的自由化。這個訊號在沙特2005年12月正式加入 WTO時愈顯強烈,從而使得投資者對其信心倍增。美國傳統基金會2008年發表的全球經濟自由度研究報告顯示,在參與排名的162個國家和地區中,沙特經濟自由綜合指數排名第60位,同比提前了15位。在參與排名的17個中東北非地區國家中排名第6位,綜合指數評分高于地區平均值。十項廣義經濟指標中,沙特在財稅自由度、用工自由度、商業自由度方面的指數很高。除了強制征收慈善性質的..5%宗教稅外,政府不征收個人和法人所得稅,勞工市場運行很靈活。此外,在商業自由、貿易自由、財稅自由、政府自由等四個方面也有所改善。
同時,沙特近年來還實施了一系列“親商”改革。目前,改革的成果已初步顯現,沙特吸引外資的規模遠遠領先于海灣合作委員會(GCC)其他國家,而在世界銀行公布的“2008企業環境報告書”當中,沙特的最新排名已從第38位躍升至23位。
國內需求高漲盡管整個海灣地區都充斥著巨額的石油美元,但是,沙特與其鄰國的經濟發展還是存在著一個重要的差異:沙特擁有中東地區最大的國土面積和GCC國家51%的經濟產出,可以說,其經濟繁榮是建立在國內需求增長的基礎之上的。例如,沙特房地產業的發展不是依靠外來人口,而是當地人民的需求增長。當然,需求的增長也不可避免地引致了消費者價格的上漲。2007年,沙特生活消費價格同比增長3.1%,位于其12年來的最高點,人們已經感受到明顯的物價上漲。但是與其他GCC國家相比,沙特的通脹率較低。
盡管一些經濟學家對于通貨膨脹的憂慮已經上升到當地貨幣(里亞爾)是否應該升值,甚至聯系匯率制是否應該放棄的層面上,但由于通貨膨脹是由本國需求上升引起而非進口產生的,因此,預計沙特貨幣當局將會繼續實行聯系匯率制度,同時,分析家們認為,匯率在中期內也不會發生改變。
2008年,沙特經濟將保持樂觀增長。由于沙特90%的收入來自于石油,估計國際高油價將繼續為其帶來大量的預算盈余和國際收支順差。政府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以及近年來采取的一系列改善投資環境和鼓勵私營企業發展措施將繼續顯效,非石油部門將獲得長足發展。從總體上看,2008年,沙特經濟表現強勁,名義GDP增長率將保持在6%以上,其中,來自非石油部門的增長將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