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集團公司加大持續重組和專業化管理的力度。從過去的經驗和教訓看,在變革較大的時期,往往容易出現安全管理放松、安全工作被忽視等問題,從而形成一個事故的高發期。習慣上,這被稱作“安全盲區”。
所以,在當前這樣一個關鍵時期,很有必要給一些重組單位打一支安全“預防針”。
企業重組,就其本質來說,是通過不同企業的聯合,實現企業資源要素的優化組合。重組過程中,各類矛盾和需要協調的問題將大量出現,隊伍組織結構、人員結構、生產格局和利益格局都將發生一定的變化,企業安全生產也將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
具體到安全管理工作而言,越是在企業深化改革時期,越容易出現安全監管體制機制不完善、不到位的問題,安全工作就相對較為脆弱,甚至存在個別企業借機擅自撤銷安全監督機構或削弱監督力量的現象,這是特別需要注意的問題。
同時,重組觸及很多人的切身利益,一些員工不可避免地要考慮自己的“前途”和“命運”問題,人員思想比較活躍,這些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員工隊伍情緒上的不穩定,而思想緊張、工作精力不集中等現象容易導致操作失誤,給事故以可乘之機。
這一點,集團公司領導早有所預見。不久前,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廖永遠特別指出:重組企業要把安全環保工作貫穿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貫穿于重組過渡時期的各項工作中去。各級領導要靠前指揮,防止安全環保工作出現盲區,保證安全工作不斷檔、不缺位。
而一些重組單位也表現得相當冷靜和理性,提出重組期間要堅持安全第一的思想不變,各單位黨政一把手作為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的責任不變,行之有效的安全規章制度不變,從嚴強化安全生產工作的力度不變……
但在實踐中,這種變與不變又是相對的。隨著重組整合和專業化改革的逐步深化,原有的一些安全管理工作方法,必然有一些將不適用于新組織、新情況,這就需要各單位能夠積極探索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新路子,根據變化的形勢探索新思路、新辦法。
比如,應率先加快進行重組企業責任制及各項規章制度的修訂完善工作,完善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和安全監督機構,不管生產任務如何繁重,也要首先認真檢查安全生產的基礎是否扎實,絕不能急于擴大生產規模,單純追求經濟效益而置安全于不顧。
集團公司領導多次強調,企業重組后,對安全環保工作的領導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安全環保機構人員只能充實不能弱化,安全環保規章制度只能健全不能缺項,事故隱患治理投入力度只能加大不能減小,現場監督只能強化不能出現盲區。
連續幾個“不能”體現出不容置疑的堅定。實施資源整合,可以迅速擴大規模,打造抵御沖擊的企業航母,實現跨越式發展。但只有與安全同步,企業重組整合的步伐才會更為穩健。安全生產沒有“松綁”的時候,穩定的安全環保形勢是企業實現更大發展的基礎。
對于一個領導而言,企業重組前后的工作千頭萬緒,或許是最為忙碌的時候。但同時,這也是最不該忘記安全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