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未來幾年將新建管道2萬公里左右,油氣管道事業進入新的大發展時期。作為中國石油的一家地區公司,管道公司運營管理的油氣管道總長 8900公里。新形勢下,管道事業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管道完整性管理是什么?如何更好地確保管道安全,增強供應保障能力?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專訪了管道公司總經理姚偉。
記者:油氣管道事業飛速發展,而新一輪管道業務重組也緊鑼密鼓地進行。在這樣的背景下,管道事業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姚偉:當前油氣管道業務面臨新的形勢。集團公司著眼于實現國內國際業務整體協調發展和增強供應保障能力,對加快油氣戰略通道和國內油氣骨干管網建設作出重大部署,一系列新的油氣管道項目將陸續開工建設。同時,隨著管道局所屬的10個輸油氣公司劃歸管道公司管理,管道業務重組拉開了序幕,這標志著輸油氣業務進入一體化發展的新階段,管道事業面臨良好發展機遇。
但挑戰尚存。一是安全環保壓力大,特別是東北管網管線老化嚴重,自動化程度不高;二是管道運營管理、人員素質與飛速發展的管道事業不甚適應;三是全社會對管道安全環保的要求增加,而打孔盜油猖獗,自然災害時有發生,保護管道安全的難度更大。
由于服役時間長等原因,東北管網安全隱患較大,中國石油股份公司投資對其進行了“大手術”,但主要針對的是管道穿越河道等有重大安全隱患的部位。從東北管網的事故分析,由于管線老化引起的事故所占比例較大。因此,東北管網安全風險猶在,容不得半點松懈。
面對安全環保嚴峻形勢,最重要的是進一步提高全員安全環保認識,群策群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技術進步和創新,呵護管道安全。
記者:管道公司今年提出實現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由傳統管理向以信息化為標志現代管理轉變,有什么措施?
姚偉:管道公司有很好的基礎,干部員工敬業,專業知識豐富,在管道運營管理等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但隨著業務的發展和企業改革深入,公司管理內容發生了變化,亟待搭建科學合理的組織架構和管理體系。
今年,我們將圍繞“三個零”目標,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嚴格執行集團公司安全生產反違章六條禁令,樹立“事故是可以預防,風險是可以控制”的理念,借鑒新線管理模式,在老線上試點推行扁平化管理,推行管道完整性管理為核心的QHSE體系建設,提高控制力和執行力,力爭年底國際安全評級達到4-5 級。
同時,管道生產要突出重點領域安全環保檢查與控制。公司機關將進一步理順職責,明確界面,完善標準,規范流程,建立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力爭用3 年左右時間,建立以目標管理為途徑,覆蓋公司所有單位和各管理層級的考核體系;要把內控體系及規章制度作為公司的軟實力。加強業務發展及配套政策研究,發揮好規劃工作的龍頭作用;持續推進“三基”工作,把精細化管理落到實處。
記者:管道完整性管理具體指什么?
姚偉:完整性管理是借助風險識別評價控制技術和信息技術,對管道實施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管理。與傳統安全管理相比,其最大特點是主動維護和事前預控。在試點基礎上,公司今年將重點解決好管道完整性管理的生產現場應用問題,從而進一步提升公司綜合管理水平,實現本質安全。
這就好比專業醫務人員用先進適用的技術和設備,定期對我們身體進行全方位的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防止小變大,大轉危。我們安全生產管理就要更好地對管道進行定時“體檢”,對癥下藥,最終實現管道本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