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油價高企及電力成本大幅提高的背景下,綠色環保的伴生型能源液化天然氣(LNG)冷能利用引起廣泛關注。
約零下162攝氏度的LNG由液態氣化為天然氣時會釋放大量冷能。據統計,一個年300萬噸的LNG接收站扣除消耗于高壓外輸氣體的壓力能后可利用的冷功率為76兆瓦,折合電能約10億千瓦小時。預計到本世紀中葉,若我國年消耗天然氣5000億立方米,其中年進口LNG1000億立方米,每年可用冷能折合電力257億千瓦小時,相當于一個600萬千瓦電站的年發電量。
隨著國際石油價格持續上漲,能源和電力成本大幅增加,LNG冷能利用越來越顯得必要。對人均能源資源只有世界一半的我國而言,尤其明顯。此外,我國正處在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經濟結構加快調整的歷史時期,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新型工業化、循環經濟、節能減排等重大舉措,構成了我國大規模利用 LNG冷能的歷史機遇。
就目前情況看,我國有可能把每個大型LNG接收站都規劃為包括冷能利用產業鏈、天然氣冷熱電聯供的工業能源循環經濟鏈,以及輕烴分離用作化工原料產業鏈的循環經濟園區。同時,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LNG冷能綜合優化利用技術,使LNG冷能得到科學和充分的集成優化利用。
專家認為,大型LNG接收站的冷能,首先要瞄準空氣分離、煤氣化、輕烴分離等大規模市場。特定的歷史機遇使我國LNG冷能具備了綜合集成條件,在充分汲取各國成熟技術基礎上,通過自主集成創新,利用好這個機遇,我國LNG冷能利用一定能實現技術、管理機制和市場運作等各方面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