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遭遇45年來歷史同期最低溫度情況下,大連石化公司的精細管理和預案管理初顯效果,生產裝置儀表凍凝故障率比往年平均下降了40%以上,未發生因儀表凍凝而影響生產的事故。
今年年初,在南方遭遇罕見雨雪冰凍天氣的同時,大連也經歷了45年來歷史同期最低氣溫,最低溫度達到零下14.2攝氏度,而且持續10多天。這種天氣,極易造成生產裝置儀表的凍凝事故,對正常生產帶來困難。
據這個公司有關人員介紹,2006年以前,大連石化公司的儀表凍凝故障率比較高,每到冬季上凍時,公司都要投入大量人員到現場用蒸汽為儀表系統解凍,還曾出現過因儀表系統凍凝而使裝置停工的事故。從2006年年初,這個公司加強應急預案管理,專門成立了儀表防凍凝小組,研究解決儀表防凍凝問題。公司副總經理焦玉瑞指出,要破除大連冬季上凍時間短,一些單位對儀表凍凝問題重視不夠的麻痹思想,找出根治儀表凍凝的措施,制定出具體工作預案并切實落實。公司還派出技術人員到東北地區的大慶、錦州等煉化企業進行考察,結合實際制定出生產裝置儀表防凍凝改造方案,并在裝置檢修時逐步進行儀表防凍凝改造。
儀表凍凝主要發生在儀表導壓系統,在低溫狀態時通過導壓系統的油、氣等工藝介質帶水就會出現凍凝,造成儀表指示失靈,影響生產正常進行。針對一些裝置儀表導壓系統存在伴熱不到位的情況,大連石化公司加強精細管理,對低溫介質設備的伴熱線進行整改,確保儀表導壓系統全程伴熱,效果達標,對催化裝置機組等重要設備,采取伴熱加儀表隔離防凍液的雙保險措施,保證生產安全。
采取伴熱或裝隔離防凍液的措施雖然可解決儀表的凍凝問題,但會增大能耗,增加生產成本。大連石化公司技術人員結合實際進行創新,設計了“自伴熱”和“空腔包溫”的防凍凝措施,將介質溫度高于50攝氏度的管道或油罐的儀表導壓系統通過彎管貼附在管道或油罐旁邊,并包上保溫層,對于介質溫度超過 100攝氏度的設備,為避免儀表電路板因過熱而受損,在設備保溫時設計出一個“空腔”,使儀表導壓系統與高溫設備既包在一起又保持一定距離,充分利用介質的溫度防凍凝,減少了能耗,降低了生產成本。
在實際工作中,技術人員還發現,一些儀表導壓管線與生產設備連接處因保溫不嚴易成為凍凝多發點,有的連接處的保溫層只因差10厘米沒包嚴,就造成了儀表的凍凝。于是,大連石化公司有關部門加強施工監督,對施工單位提出了作業時必須做到導壓管保溫包到根的質量要求。
為了確保防凍凝措施落實到位,這個公司在對裝置進行儀表防凍凝改造時,特意安排儀表維護人員檢查改造項目的施工質量,要求儀表維護人員按照儀表防凍凝預案進行檢查,及時糾正了一些容易導致儀表凍凝的隱患。從2006年起,這個公司先后按照三催化和三蒸餾裝置儀表防凍凝預案進行了防凍凝改造,對其他裝置的儀表也進行了一些改進,進一步完善了防凍凝預案管理。
今年1月12日至23日,大連地區遭遇45年來歷史同期最低氣溫,平均氣溫為零下8.4攝氏度,日平均氣溫連續12天都在零下5攝氏度以下,日最高氣溫也都在零下2攝氏度下,最低氣溫為零下14.2攝氏度,創1964年以來歷史同期最低值。由于大連石化公司近年來重視抓好精細化管理和預案管理,生產裝置未出現因儀表系統凍凝而影響生產的情況。儀表公司有關人員說,今年防凍凝管理在現場投入的人員比往年少,生產裝置的儀表故障率與前兩年相比卻平均下降40%以上,其中改造后的三催化和三蒸餾裝置的儀表凍凝故障率分別下降了50%和80%。公司今年還將利用裝置檢修時機,對其他生產裝置的儀表系統進行防凍凝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