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雖然我國石化行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全年工業產值、銷售收入和實現利潤預計都會有兩成以上的增長,但經濟運行中也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馮世良表示,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偏快,投資過熱現象應引起高度重視。近幾年,由于市場需求巨大,行業效益提升,石油和化工行業掀起了產能擴張的高潮。在2003-2006年,固定資產投資連續四年增長30%以上,2007年前11個月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投資實際完成6025.8億元,又比上年同期增長35.9%。從資產投資結構看,煉油和基礎化工原料業投資增長過快,原油加工投資增長67.4%;化學礦投資增長75.9%;燒堿和純堿投資增長79.1%;無機鹽投資增長60.3%。
馮世良認為,由于連續五年行業投資增長偏快,加劇了能源、資源和環境的壓力,部分行業將出現產能過剩現象。
二是國際原油價格高位運行,下游行業支撐乏力。2007年國際油價高位運行,原油平均價格(布倫特)71.82美元/桶,比上年上漲10.33%。油價高位運行將使得下游行業成本上升,直接影響國內煉油行業利潤。據測算,目前煉油保本的界限是原油價格在65美元/桶,油價高出的部分將直接加大煉油企業的虧損。此外,高油價增加了下游化工產品的生產成本,尤其對三大合成材料有直接且重大的影響。從近些年來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市場價格走勢看,基本是隨著原油價格漲跌而漲跌。由于國家取消部份產品的出口退說政策,下游產品需求增長放緩,對日益上漲的合成材料價格形成制約,許多中小型塑料加工企業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同時,高油價對成品油市場產生影響,造成成品油價格倒掛,而如果國內成品價格上漲,將涉及到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社會經濟運行成本都將會上升,引發消費品價格全面上漲。
三是部分產品國內生產大于需求,出口壓力增大。從石油和化工行業總供給與總需求看,原油、有機化工原料、三大合成材料以及專用化學品國內生產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需要進口。而傳統產業,如無機鹽、化肥、農藥、燒堿、純堿、染料、顏料、橡膠加工制品等,國內產銷平衡有余。
據統計分析,2007年氮肥國內表觀消費量3861.9萬噸,國內生產4187.1萬噸,出口358.2萬噸;磷肥國內表觀消費量1082.1萬噸,國內生產1256.7萬噸,出口220.9萬噸;2007年國內生產農藥173.1萬噸,出口47.7萬噸;輪胎國內表觀消費量2.36億條,國內生產5.56億條,出口3.26億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