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集團公司及所屬各單位繼續深入推廣“磨溪”經驗,本著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因井制宜的原則,注重適用技術推廣與集成應用,注重鉆井生產管理和以井控工作為中心的安全管理,在平均井深比2006年增加69米的情況下,平均機械鉆速同比提高0.41米/小時,提高3.33%。
在加強技術攻關的同時,中國石油鉆井工程技術服務更加重視成熟技術的配套應用。2007年,各油氣田全面推廣以PDC鉆頭為核心的鉆井提速配套技術,取得顯著效果。初步統計,國內市場在9500口井中應用PDC鉆頭,占總井數的75%,進尺1250萬米,占鉆井總進尺的54%。其中大慶、吉林油田PDC鉆頭進尺占總進尺的90%以上,淺井二開后全部采用PDC鉆頭。塔里木、華北、長慶、大港、吐哈、冀東等油田PDC鉆頭進尺占總進尺的50%以上。
更新理念,強化管理,當年所鉆“三高井”全部實現井控安全。在保證井控安全的基礎上,實施近平衡鉆井、控壓鉆井及欠平衡鉆井,解放了鉆速,取得了保護儲層、減少事故的綜合效果。塔里木油田改進完善現有泥漿體系,降低泥漿密度,實施控壓鉆井技術,較好地解決了又漏又噴井的復雜問題,保障了壓力敏感儲層安全鉆井,提高了鉆井速度。新疆石油管理局在鉆井隊配備HSE監督員,對重點探井配備雙監理,實現鉆井生產全過程監控,有效控制和削減了施工風險。海洋工程公司針對海上生產風險大的實際,始終把安全生產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嚴格制度、嚴格檢查,未發生過安全事故,為鉆井提速提供了保障。
保證提速效果,挖掘提速潛力。2007年,各單位大力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加強工程技術管理基礎工作,完善生產運行機制,強化后勤保障,減少了非生產時間;強化鉆井一線員工技能素質培訓,提高了工作效率。蘇里格氣田在開發中實施“5+1”模式,引入市場競爭機制,3年來鉆井周期縮短1/2。吉林油田嚴格執行鉆具清潔、倒換鉆具等管理措施,鉆具事故損失時間由年平均16.1天下降到4天。
注重團結協作,共同促進提速。各油氣田雙方共同成立鉆井提速領導小組,在工作中共同制定提速目標,共同研究鉆井方案,共同開展瓶頸技術攻關,共同組織實施。四川油氣田雙方共同成立龍崗工程領導小組,對龍崗工程進行全過程協調管理,加快整體運作,平均鉆井月速同比提高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