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7時上班、20時下班,他們已經兩三個月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了……回顧兩個多月的緊張日子,中國石油很多人對全國柴油緊張期間上下聯動的保供機制深有感觸。事實上,從油品緊張的情況出現之后,一場保供會戰就已經拉開帷幕。
每天晚上,中國石油分布在全國各地的煉化企業、銷售公司,將當天的生產進度、市場動態、資源狀況等信息源源不斷地報到總部。每天早上,總部召開的產運銷運行例會就像一個會戰指揮部,規劃計劃部、財務部、國際事業公司、煉油與化工公司、銷售公司、天然氣與管道公司等的相關人員悉數出席,通報生產情況,分析市場狀況,安排生產、調運、銷售工作,雙休日也不例外。大家的神經都隨著全國成品油市場的波動而波動……
各個部門齊心協力,分工協作,上下聯動,努力保障成品油市場供應。規劃計劃部、財務部加強與國家發改委、各地方煉油廠等的溝通協調,根據市場需求,平衡各地的原油和柴油資源,積極采取增銷、降庫、加大進口、委托地煉加工等有效措施保障供應。
煉油裝置能不能平穩運行,生產計劃能不能如期完成,油品能不能保質保量調配出來,是整個保供工作的關鍵。對此,煉油與化工公司的工作人員格外緊張。各生產企業加工動態上的任何一點波動,都牽動著他們的神經,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加工量和成品油產量,保障油品市場供應被當作頭等大事。在保證裝置安全生產的基礎上,安排生產企業滿負荷生產;為增加油品的市場投放量,2007年11月初開始安排生產企業挖庫15萬噸;通過優化乙烯原料,調整化工裝置負荷,用石腦油頂出柴油4萬噸。為保證冬季用油,相關生產企業努力增產低凝點柴油,2007年11月合計生產-35號柴油41萬噸,比計劃增加2萬噸……
通過優化操作等措施,中國石油煉化企業2007年11月同比增加汽柴油供應量50萬噸。
為增加全國柴油的供應量,中國石油在所屬煉油廠滿負荷運轉的基礎上,增加對地方煉油廠的供應量,如把西部的原油資源輸送到原油資源匱乏的東部,就地加工,中國石油與地方煉廠共簽訂原油、成品油互供協議7份,累計供應原油23萬噸,收購成品油12.86萬噸。這些數據還在繼續增加中……
在保證成品油供應的緊要關頭,承擔中國石油原油運、銷任務的天然氣與管道公司,在做好原油調運計劃的基礎上,努力籌措增供東北原油6.5萬噸,增供西北原油15.3萬噸,為東北、山東、四川等地區煉油廠原油加工提供資源,為緩解柴油市場緊缺狀況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時,調整原油流向,克服成本安全風險,及時將原油管輸到廠。中國石油西部管道公司,承擔著處理費用增加、運行成本大幅提升的壓力,在從烏魯木齊到蘭州的西部成品油管道和蘭成渝成品油管道在輸送過程中,盡量用市場不太緊缺的汽油把供應緊張的柴油替換出來,滿足市場對柴油的需求。
為保證西部原油外輸,中國石油在鐵道部和相關路局的大力支持下,把500輛至600輛原油罐車緊急從東部抽調到西部。同時,原計劃2008年才開始啟動的蘭州石化裝車區開通事宜被提前到2007年11月,大大提高鐵路運輸量,保證了山東、四川等地的地方煉油廠的開工運行。
緊急為油奔波的還有中國石油國際事業公司。在國際油價高漲、柴油資源難覓的情況下,國際事業公司通過多方努力,從海外尋到50多萬噸柴油,在海關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50萬噸進口柴油陸續運達華南、華東等市場。
把握大局,穩定供應,保證質量,誠信服務。按照黨組十六字方針的要求,奮戰在第一線的銷售企業采取多項有效措施,發揮保供主力軍的作用:銷售公司設立24小時值班制度,在最緊張的日子,一個月就完成發改委要求的臨時性報表近600份。2007年11月24日,中國石油召開銷售企業業務座談會,明確提出要在成熟性市場逐步敞開供應,敞開高速公路和主要城市城區加油站供應。在這次會議上,銷售公司與銷售企業簽訂保障平穩供應責任書,進一步明確了責任和義務。2007年11月25日,中國石油銷售公司與煉油化工公司在沈陽聯合召開東北地區成品油產銷銜接會,進一步落實成品油增產降庫措施……
一場保供會戰讓中國石油經受住了考驗,而在會戰期間形成的各部門密切配合、發揮整體優勢的運行機制,也讓人們對中國石油在應急管理方面的探索有了全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