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導向是產業發展最好的動力,地源熱泵產業開始釋放出巨大能量,投身產業鏈上下游的諸多企業紛紛從中受益
華清集團旗下的北京市華清地熱開發有限公司在2007年底完成了進軍全國市場最重要的一次布局。記者在日前舉辦的第三屆“地源熱泵技術應用論壇”上獲悉,華清地熱開發有限公司剛剛中標上海世博會整體地源熱泵項目。
就在今年3月,用友軟件園采用華清地熱提供的“地源熱泵+冰蓄能”綜合解決方案實施的一期空調系統宣布投入運行。今年10月,本報又報道了華清地熱實施的北京萬國城地源熱泵空調系統工程,作為國內首個在建筑物下面單獨打孔埋置土壤換熱器的項目,萬國城項目受到國際地源熱泵協會的強力推薦。毫無疑問,華清地熱已經成為我國迅速興起的地源熱泵產業的領軍企業之一,而華清地熱快速發展的背景,則是政府對可再生能源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斷加大,節能減排正在日益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地源熱泵系統是一種利用地下淺層地熱資源的既可供熱又可制冷的新型高效環保節能技術,代表著節能型中央空調的發展趨勢。在本屆“地源熱泵技術應用論壇”上,記者了解到這樣一組數字:截止到2007年9月份,北京地區已實施的水源地源熱泵項目總數為479個,采暖面積達到1052萬平方米,而且每年以150%的比例在增長。更為喜人的是,地源熱泵技術的應用區域已從北京、天津等率先應用的城市輻射至全國。目前,我國除青海、云南、貴州等少數省區外,其他省區都在不同程度地推廣地源熱泵技術。地源熱泵市場空間超過10億元,并以多年20%的速度在增長。
地源熱泵技術的迅猛發展與政府政策扶持力度的逐步加大息息相關。于2006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地熱能的開發與利用被明確列入新能源所鼓勵的發展范圍。
今年6月份,《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確提出要“推進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水電、沼氣、生物質能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與建筑一體化的科研、開發和建設”。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地源熱泵技術還獲得了當地政府的財政補貼支持。北京市的政策規定,北京市轄區內建設的各類項目,供熱制冷系統選用熱泵系統的,根據市規劃委核定的建筑面積從北京市固定資產投資中安排一次性補助,補助標準是,地源熱泵為50元/平方米。
政策導向是產業發展最好的動力,地源熱泵產業開始釋放出巨大能量,投身產業鏈上下游的諸多企業紛紛從中受益。
“目前地熱項目的參與者既包括為工程提供方案、推薦設備并提供施工服務的如華清地熱這樣的系統集成商,也有為賣設備而提供工程服務的設備商,競爭是激烈的,但在全國范圍內的領軍企業已經形成。”一位企業人士這樣向記者介紹。據這位人士介紹,地源熱泵大型項目業主主要是政府標志性工程、具有前瞻性企業開發的房地產項目等等,而在這些項目的投標大會上,華清地熱、湖北風神、山東際高、清華同方等大型企業的身影總會交替出現,競爭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展開。產業的迅速發展也吸引了克萊門特、西亞特、美意等外資設備商的進入,目前這些企業大多在中國開設了合資公司。
“地源熱泵技術是一項復合型的應用技術,地上地下結合得好,項目才能健康可持續發展。”北京地勘局副局長、中國地質調查局淺層地溫能推廣中心主任衛萬順在“地源熱泵技術應用論壇”上的發言既說出了對產業的希望,也道出了對地熱采暖在迅猛發展的同時遭遇的“成長的煩惱”的一絲隱憂。
據介紹,由于地源熱泵是一次性的建設項目,項目具有不可逆性,匆忙上馬可能導致后期維護漏洞百出。同時,從地域來說,我國幅員遼闊,地質現象復雜,并不都適合地源熱泵技術。不少企業只看到地熱采暖的商機,對困難估計不足,導致項目盲目上馬、良莠不齊。
發展中的問題要在發展中解決,在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空調研究所所長徐偉看來,嚴格的審批和全過程監管非常必要,“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領域的應用示范一定要遵循嚴格的程序,特別是技術方案的優選、經濟方案的合理,才能夠真正起到最后的節能效果”。而在地源熱泵產業的迅速發展中,像華清地熱這樣領軍企業的示范作用不可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