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路透社報道,敘利亞今年石油出口出現銳減,敘政府可能因無法再承受高額補貼支出而考慮取消能源補貼政策。
報道說,由于敘利亞石油資源已近枯竭,敘在明年就有可能從石油出口國轉變成凈進口國,因此緊張的財政狀況可能使其無力再維持能源補貼政策。
由于實行能源補貼政策,敘利亞人長期以來一直享受低廉的汽油和天然氣,因此油氣的使用非常廣泛,從汽車、供暖到發電幾乎都依靠油氣。但是政府每年卻需要拿出國民生產總值的15%來維持這一政策。而且能源補貼政策在貼補了普通老百姓的同時也養肥了很多走私犯,他們以低價在敘利亞購入油氣再以高價出售給鄰國黎巴嫩、土耳其和伊拉克。每年光走私就給敘利亞政府帶來將近8億美元的損失。一個聯合國安全調查團今年6月份就在敘黎邊境發現了多條由走私犯鋪設的永久性輸油管道,這些管道從敘利亞山區長驅直下進入黎巴嫩腹地。
但最終迫使敘放棄或削減能源補貼的原因恐怕還是因其本身能源供應趨緊。目前,由于敘利亞石油儲備將盡,再加上其冶煉能力有限,敘每年需要進口大約400萬噸柴油,這幾乎是敘全國燃油消費的一半。而政府將油氣站柴油售價定在每升0.14美元,僅占其進口成本的四分之一。這一進一出之間的巨大缺口給敘利亞政府的財政造成很大壓力,不取消或削減補貼就意味著巨額的財政赤字。而財政赤字也恰恰是刺激通貨膨脹的一個主要因素,并可能最終抵銷敘利亞的經濟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敘利亞2006年的財政赤字定為國民生產總值的4%,而其年國民生產增幅也就在3.5%-4%之間。
但取消能源補貼政策同樣會帶來負面影響,首先就是社會的不滿情緒。正如敘利亞顧問局執行董事納比爾•素卡爾所說:"政府擔心這一調整會影響社會的穩定。在約旦、也門甚至是緬甸都曾經出現過類似的情況,當政府宣布取消燃油補貼之后的數日內就會爆發街頭游行。"
能源補貼政策在重重壓力中能否成功過關也是對總統巴沙爾推行的經濟改革計劃的一種檢驗。敘利亞政府在今年已開始有所動作并首先調高了汽油的價格,但同時維持柴油價格不變。敘利亞主管經濟事務的副總理阿卜杜拉•達爾達里今年8月份說,能源補貼可能會在今年年底前取消。
其實敘利亞政府早在兩年前就開始計劃調整能源補貼政策,只是因顧及通脹壓力和社會不滿而遲遲未有所行動。素卡爾說:"政府不可能無限期地推遲調整,因為原本相對穩定的宏觀經濟框架已經開始變得搖搖欲墜了。"
一旦能源補貼政策取消,敘利亞政府很可能以定額現金補償的方式彌補一些貧困家庭的經濟損失或以限量供應的方式出售有補貼的低價油氣產品。但對于那些油氣消費大戶來說,取消補貼還不是最糟糕的,因為他們還可能會被征收額外的市場稅。(張雨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