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11月29日、12月3日,長慶石油勘探局在土庫曼斯坦尤拉屯油田鉆井的15井、16井順利完成高壓鹽膏層的固井作業以后,從地處南美洲的厄瓜多爾又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井口出油量接近枯竭的薩恰油田1井,經過長慶石油勘探局厄瓜多爾分公司修井5502隊的精心施工,12月13日的井口日產量達到30桶,是修井前日產量的6倍,從而使這個已有38年井齡的老井,在長慶人手里又一次煥發出青春。
屯15、16兩口井是長慶局在土庫曼斯坦承鉆的前兩口井。尤拉屯氣田地質結構復雜、地層壓力變化大、硫化氫含量高,泥漿密度可控窗口小,蠕變縮徑嚴重,井涌、井漏、卡鉆的情況經常發生,周邊已有3口井因出現復雜而報廢。
去年,土方鉆至該層就因為技術風險太大,停了下來,鉆井成功與否的關鍵,是能否突破高壓鹽膏層鉆井技術難關。從簽訂尤拉屯項目合同開始,長慶局就成立了項目協調領導小組,并組織了由各路專家組成的專家組進駐現場,組織協調施工。在15、16井鉆井施工中,先后發生多次井漏、氣侵、卡鉆等復雜情況,險象環生,但專家們盯在現場,嚴格把關,精心施工,化險為夷,保證了正常鉆井。下一步,這兩口井將進入另一個高風險階段—目的層的鉆進。
薩恰油田1井是厄瓜多爾國家石油公司1969年鉆成投產的油井。進入二十一世紀,由于開采時間長,該井產量逐漸減少,盡管當地幾家服務公司先后參與了這口井的修理,但由于地下復雜,加上井筒老化嚴重,效果不佳,到2006年底,該井基本處于枯竭狀態。今年10月份,厄瓜多爾分公司通過投標競爭獲得了薩恰1井的修井權,從11月中旬開始,該公司組織精干人員,先后利用18天時間,對該井進行套管清理、修理及檢修泵、試油等綜合性措施,重新投產一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