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2月份,大連市第二屆環保先進集體評選活動已進入關鍵階段,大連石化公司依托“創建環境友好型企業”大力推行綠色生產理念,使循環經濟體系得到不斷完善,也由此入圍大連市環保先進集體評選活動候選行列。
這其中,這個公司提出的“水可回用,氣可回收,味不擾民”的綠色生產模式得到了當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和一致好評。作為國內最大的石油煉化企業之一,綠色生產一直是大連石化各項工作的重心所在,也正是綠色生產模式的有效實施,使這家企業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加強科學管理是綠色生產的堅實基礎
在大連石化,綠色生產模式的集中體現就是實行環境“三保護、十不準”。即保護大氣、海洋、土地,不準放火炬,不準冒黑煙,不準產生揚塵,不準排放惡臭氣體,不準超標排放噪聲,不準各類污染物落地,不準各類污染滲漏地下,不準亂堆亂放固體廢棄物,不準向雨水、凈水井(溝)排放污染物,不準擅自停用、拆除和改動環保設施。
為了將綠色生產模式落實到每一個生產環節,大連石化將環保責任明確分解到每一位員工,使他們在企業中的每一個行為都與環境保護和切身利益相關聯。在環境管理上,這個公司加強監測檢查,落實全員環保目標責任制。各生產裝置都有明確的環保指標,考核中,各項環保指標對裝置的達標具有一票否決權。
為了更加科學、規范地管理,大連石化還積極向國際標準靠攏,先后推行ISO14001、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相繼實現了QHSE一體化管理和ISO14001的換版認證工作。
提高技術起點是綠色生產的必要手段
綠色生產模式強調的不是等污染形成以后被動地解決,而是在源頭上提前預防。在做各項生產規劃之初,大連石化就將環保治理作為首要考慮的問題,在工藝設計上采用全加氫型工藝,規劃建設柴油加氫、渣油加氫、加氫裂化等裝置,并對硫磺回收、污水汽提、污水處理場等環保設施作了全面、系統的規劃。
在每套裝置設計之前,大連石化都要對配套的環保設施進行技術交流、考察和論證,確保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將傳統的“末端治理”過渡到“源頭控制”,把清潔生產的思想貫穿到產品的整個生產過程中,將污染物的產生降到最低,為實現全過程清潔生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海水淡化裝置,大連石化采用美國CNC公司技術,利用四催化裝置排放的溫熱海水進行三級反滲透,出水達到除鹽水水質,既充分利用了裝置產生的低溫熱量,又節省了新鮮水消耗。同時,中水回用裝置采用加拿大達斯瑪公司技術,對大連市春柳河污水處理場二級排水進行深度處理,回用于循環水補水與電廠除鹽水,此舉既有效減少污染物排放總量,又節省新鮮水消耗。這也是國內首次大規模將生活污水深度處理后回用于鍋爐補水的環保項目。
實施清潔方案是綠色生產的有效途徑
為了降低加熱爐燃料消耗,大連石化專門組織專業技術人員以三蒸餾常減壓裝置為分析重點,采用增大一次風,適度調節二次風,提高火焰根部燃料氣與助燃風摻混效果,降低火焰高度,提高火焰剛性,調整后爐膛溫度由零上930攝氏度下降到零上880攝氏度,不僅達到指標要求,還確保了三蒸餾加熱爐的最佳燃燒效果。石蠟加氫B套爐的改造也提高了能源綜合利用效率,使流室換熱管因腐蝕泄漏而停用的狀況得到根本解決,加熱爐排煙溫度從零上480攝氏度降到零上 150攝氏度,熱效率由71%提高到87%。
在提高發汽品質、回收煙氣余熱方面,大連石化利用裝置停檢的有利時機,改造三催化余熱鍋爐系統,使過熱蒸汽能力和過熱蒸汽溫度大幅提高,降低裝置能耗1.7個單位。
為有效建立全廠蒸汽管網動態管理系統,大連石化還借助完善的計量手段、先進的模擬技術和網絡平臺使全廠蒸汽管網實現動態管理與監控,解決了部分蒸汽排凝損失大、保溫熱損大、蒸汽管網管托與鋼管間熱損失大等問題,使管網漏損率由7.5%降低到6.1%。
“環保無小事”是大連石化實施綠色生產模式的主導思想,這個公司在抓好生產經營的同時,始終將環境保護視為企業生存發展的“生命工程”,并且一直堅持“珍愛生命,共享綠地、碧海、藍天”的環保理念。
現如今,大連石化公司正通過發展循環經濟,構建環境友好型企業,努力實踐著“水可回用、氣可回收、味不擾民”的綠色生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