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萬噸原油急調山東地方煉廠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07-12-05 中國石油石化裝備網 關注度:0]
摘要: 原油進口配額或將松動
12月1日,數家山東地方煉廠均向記者證實,國家發改委已經批準了50萬噸原油劃撥給山東地方煉廠,目前各煉廠已經開始接油,12月份這些原油將陸續到位。
據知情人透露,這些原油均來自就近的中石化勝利油田。根據...
原油進口配額或將松動
12月1日,數家山東地方煉廠均向記者證實,國家發改委已經批準了50萬噸原油劃撥給山東地方煉廠,目前各煉廠已經開始接油,12月份這些原油將陸續到位。
據知情人透露,這些原油均來自就近的中石化勝利油田。根據中石化與地方煉廠的“油換油”協定,地方煉廠將煉制好的成品油返銷給中石化,收取一定的煉油費用。
在國家配置原油及近日國際原油價格有所回調等因素影響下,目前山東地煉的成品油價格終于遏制住一路狂漲的勢頭,從本月初開始有所回調。
國家如此大手筆劃撥原油給地方煉廠尚屬首次。50萬噸原油對于年煉油總能力已經突破4000萬噸的山東地方煉廠來說,無異于杯水車薪,但其傳達的政策動向卻不容小覷。
以增加供應平抑價格
長期以來,國內原油一直收歸在兩大集團之手,地煉極難染指。由于地煉的煉油原料和銷售途徑都置于國家約束之外,其成品油價格不受國家價格制約,因此隨著國際原油價格上漲而一路狂漲。
山東地煉93號汽油的現貨價從7月底的5600/元噸漲到11月30日的6700元/噸左右,90號汽油從當時的5500元/噸漲到如今的6600元/噸。因為市場普遍缺柴油,因此地煉柴油的價格更是瘋漲,從7月底的5100元/噸漲到7300元/噸以上,4個月間每噸價格漲幅逾2000元。
瑞姆成品油報告顯示,11月30日,密度860的地煉柴油現貨價格為7340-7420元/噸之間,比10月的均價高出1550元/噸。
本報之前曾報道10月份國家發改委悄赴山東調研當地的地方煉廠情況。據知情人透露,當時發改委過來調研的起因便是風聞地煉狂飆的成品油價格。調研后不久,50萬噸的原油便劃給了山東地煉。
除了平抑油價,國家還想通過對地煉的政策支持,來增加市場的成品油供應。
雖然前幾個月地煉成品油價格暴漲,但由于原料價格太高,煉廠在原料購買上非常謹慎,很多小煉廠干脆停工。同時,由于焦化利潤高,煉油利潤低,部分有焦化設備的煉廠加大焦化開工負荷,將渣油用于煉焦,因而煉油的常減壓開工負荷便進一步降低。近幾個月山東地煉的常減壓開工率一直處于低迷狀態,11月開工率一直不超過50%,對成品油市場的支持力度不足。
“成品油價格和原油價格嚴重倒掛,兩大集團沒有煉油積極性,國家認為地煉可以成為穩定市場的一支力量,因此劃撥原油給我們。”山東東明石化一位負責人說。東明此次獲得了4萬噸原油。
相關專家認為,國家劃撥50萬噸原油的舉措必然會顯著提高地方煉廠常減壓、催化設備的開工率,“焦化獨大”的狀況會得到扭轉,屆時汽油產量必然提高。
原油配額或將松動
“只有增加供應,才能消除‘油荒’,從目前看來,國家增加供應的辦法,在北是更多地增加地煉的供應量,在南則是增加成品油進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對記者說。
除了給地煉配置原油,在進口方面,中石化、中聯化等企業開始加大成品油的進口力度。今年下半年中石化停止了柴油出口,9月進口柴油6萬噸,10月進口9萬噸;中聯化也于10月進口柴油9萬噸,11月進口12萬噸。
11月29日,國家發改委再次下發通知,要求再次聯合財政部發出通知要求穩定成品油市場供應,加強價格監管,這已是發改委在成品油價上調后第五次發出類似通知。力求消除被稱為中國三年來最嚴重的“油荒”現象。
目前,兩大集團的煉廠依然處于倒掛狀態。12月份國內原油結算價格繼續暴漲,大慶原油5891元/噸,吐哈原油更是達到創紀錄的6135元/噸,而兩大集團旗下煉廠柴油出廠價普遍在5500元以內。
“國家這次劃撥50萬噸原油給山東地煉,雖然無法從根本上緩解地煉的原料需求,但至少反映了國家的政策風向,”上述山東東明人士說,“估計2008年政策面對地方煉廠可能會更為有利。”
據了解,10月份發改委赴山東調研主要形成兩條意見,一是應該給地方煉廠劃撥一定量的原油以提高其開工率,增加市場供應、緩解油荒;二是準許部分原油非國營進口配額在市場上自由流通,可以賣給除兩大集團之外的地方煉油企業。
業內普遍估計,明年國家在原油非國營進口政策上會有所松動,地煉可能能夠直接獲得部分進口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