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高企會損害世界經濟?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07-10-18 中國石油石化裝備網 關注度:0]
摘要: 油價今年內屢創(chuàng)新高讓人們聯(lián)想起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但不同的是今天的世界經濟展示出更強的油價消化能力。 在供需矛盾和地緣政治趨緊的雙重刺激下,10月15日紐約油價再創(chuàng)新高,紐約商品交易所指標原油期貨價格盤中突破每桶86.2...
油價今年內屢創(chuàng)新高讓人們聯(lián)想起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但不同的是今天的世界經濟展示出更強的油價消化能力。
在供需矛盾和地緣政治趨緊的雙重刺激下,10月15日紐約油價再創(chuàng)新高,紐約商品交易所指標原油期貨價格盤中突破每桶86.22美元,收于創(chuàng)紀錄的每桶86.13美元,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11月交貨的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每桶也上漲40美分,收于80.55美元。
今年國際油價走勢一反常態(tài),在第四季度仍繼續(xù)創(chuàng)出新高。按照歷史經驗,國際油價一般在第三季度創(chuàng)出年內高點后開始季節(jié)性回落。市場對供需矛盾的擔憂是本輪油價上漲的主要動力。
美國能源部最新報告顯示,在截至10月5日的一周里,美國原油商業(yè)庫存大幅下降了170萬桶。國際能源機構(IEA)的最新月度報告也稱,世界主要工業(yè)化國家的原油商業(yè)庫存已降到5年平均值以下。
另據IEA的統(tǒng)計,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原油日產量為8490萬桶,需求量為8440萬桶;該機構預計第三季度的全球原油日需求量將升至8620萬桶,第四季度將進一步上升,供需矛盾將日趨緊張。
此外,中東局勢趨緊、美元貶值、投機炒作等因素也是近期油價高企的重要原因。
目前來看,每桶大約80美元的油價并沒有實質性損害世界經濟。油價今年內屢創(chuàng)新高讓人們聯(lián)想起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但不同的是今天的世界經濟展示出更強的油價消化能力。
首先,如今西方主要經濟體對原油的依賴程度比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幅下降。在兩次石油危機之后,西方國家開始有目的地制定能源多樣化政策,核能及太陽能、風能等其他綠色能源的比重大幅增加。
其次,全球經濟總量的增加降低了能源支出的比重。如今能源開支占美國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低于4%,而在1980年這一比例為6%。
此外,中國等新興經濟體提供的廉價商品也部分抵消了高油價的負面效應。
上世紀80年代所謂的“荷蘭病”令石油輸出國明白,石油美元的過度輸入可能導致國內石油業(yè)之外的其他產業(yè)萎縮以及本幣快速升值等問題。因此,如今的海灣國家將大量的石油美元重新投資回美國和歐盟等消費大國,這也部分抵消了這些消費國的原油支出。
2007年10月14日摘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