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天津大張坨儲氣庫管理人員在現場巡檢。任繼凱攝
渤海之濱、灘海之畔,海鷗齊飛,蘆葦隨著海風搖曳,一派美景令人心曠神怡。在這美景映襯下的天津大港6座天然氣儲氣庫,9月3日迎來采訪陜京管道運營的首都媒體記者。
“陜京管道名聲很大,跑能源新聞的記者沒有人不知道。但陜京管道有儲氣庫,而且還是6座,我是到了現場才知道的。”新華社記者李新民頗有幾分驚訝。
據了解,負責陜京管道運營和儲氣庫管理的北京華油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從1999年4月開始陜京線儲氣庫建設,距離1997年9月10日陜京管道投入運營不到2年時間。它的建成,改寫了無法對北京市用氣高低峰進行有效調控的歷史。
北京華油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儲氣庫分公司經理王鳳田介紹說:“由大張坨6座地下儲氣庫組成的天津大港儲氣庫群,是陜京輸儲配氣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夏季通過陜京干線將氣注入地下,冬季再將氣采出來用于北京市冬季調峰,肩負著確保北京市千百萬市民溫暖過冬的光榮使命和中國石油天然氣管網應急供氣的重任。地下儲氣庫的建設和注采氣生產,對確保北京及華北地區安全穩定用氣具有全局性、政治性重大意義。”
據悉,大港儲氣庫群目前日應急調峰能力達到3400萬立方米,日注氣能力達到1305萬立方米,可實現季節調峰供氣13億立方米。
王鳳田介紹,大港6座儲氣庫的單位工程合格率、井身合格率、固井合格率、取心收獲率均達到100%。尤其是焊口一次焊接合格率達到90%以上,對于手把焊來講,這樣的焊口合格率實在難得。而且,儲氣庫建設工藝復雜,施工過程包容整個油田開發全過程,涉及油田各工種,所使用的各種設備材料繁雜。據不完全統計,僅設備材料種類就高達3000種之多。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天津大港儲氣庫工程全部做到一次投產成功。
目前,世界上僅有紐約、莫斯科等少數幾個大城市附近有天然氣地下儲氣庫,因為地下儲氣庫的建設和城市附近的地質構造以及工程技術水平密切相關。而我國目前僅有北京市擁有地下儲氣庫,對此王鳳田無不感慨地說:“北京市周邊的這6座地下儲氣庫是北京平穩用氣的‘福氣’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