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吸入亞洲市場石油美元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07-09-29 中國石油報 關注度:0]
摘要: 近年的石油價格高漲,使輸出石油的中東國家賺得了大量的石油美元。據沙特阿拉伯SAMBA金融集團的經濟報告,2006年沙特石油出口收入達2030億美元,比2005年提高了25%,創下歷史新高。 巨額的石油美元需要尋求更高的回報,它們在全世...
近年的石油價格高漲,使輸出石油的中東國家賺得了大量的石油美元。據沙特阿拉伯SAMBA金融集團的經濟報告,2006年沙特石油出口收入達2030億美元,比2005年提高了25%,創下歷史新高。
巨額的石油美元需要尋求更高的回報,它們在全世界的投資動向,成為影響全球金融市場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據德意志銀行研究,由于石油美元激增,在過去4年中,海灣合作委員會凈持有國外資產規模每年增長30%,今年已經超過1萬億美元。
目前中國被視為與中東國家一樣的美元“過!钡膰摇F駷橹,中國的國家外匯儲備超過1.3萬億美元,它不僅帶來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還帶來了與中東國家同樣的投資回報的壓力。
從長遠看,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理想狀態是成為龐大的市場——不僅能提供“綠地投資”的空間,金融市場發展還提供龐大的金融市場投資空間,因此,中國既需要吸引實業投資,又需要吸引大量的金融資本進入。中國要趁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機,大量吸引石油美元的進入。
實際上,中東石油美元已經在轉向亞洲市場。追蹤市場可以發現,亞洲房地產市場是石油美元鎖定的目標之一,尤以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與中國最受青睞。有中東銀行家表示,美元貶值、亞洲經濟前景看好,再加上亞洲貨幣升值,為亞洲房地產市場帶來大好機會。不僅如此,在“9•11”恐怖襲擊事件后,中東投資人感受到亞洲人對他們的態度要比西方人友善,更何況亞洲許多國家經濟增長迅速。
過去,中東產油國的“石油美元”和中國的“重商主義美元”都在為美國的赤字融資,但現在中國和中東國家的合作則顯示了這樣一種可能性:亞洲新興經濟和石油出口國可以相互投資于與石油相關的實物資產,亞洲新興經濟的“過剩”美元可以投向海灣國家的石油上游產業,石油美元則可以增加向亞洲石化下游產業及基礎設施的投資。
中國應該成為這種新趨勢中的主角,在此基礎上,雙方的資金可以投向更廣闊的領域——資本市場、房地產、企業股權等。迪拜國際金融中心日前表示,在未來5年中,海灣可能在亞洲進行高達2500億美元的投資,主要目的地在中國。
中國應該從戰略上高度重視中東國家的石油美元,當未來傳統的投資中國的外資出現變化時,石油美元可以成為外資的重要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