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切爾·克萊爾教授供職于美國馬薩諸塞州漢普郡學院,從事世界和平與安全方面的研究,他是《石油與鮮血:美國增強依賴進口石油的危機和后果》一書的作者,他的另一本新書《膨脹的權力,變小的星球:能源新地緣政治》將于明年出版。最近,克萊爾發表了一篇文章展望世界油氣工業前景。
“后一半”石油開采難
克萊爾說,當2001年赫伯特等人第一次提出“石油頂峰”理論時,能源行業的官員和相關政府部門都認為這是無稽之談。美國能源部2004年曾信心十足地表示:“根據我們的分析,常規石油更可能在21世紀中葉到達頂峰,而不是21世紀初期”。然而,最近來自政府及行業高層的報告變了調子,認為“石油頂峰”理論遠比業界分析人士所樂于接受的說法更接近全球石油供應的嚴峻現實。這種悲觀情緒甚至充斥在一些大石油公司的總部。
7月27日《華爾街日報》的頭條消息“石油利潤顯示過氣跡象”對此做了最好的詮釋。盡管?松梨诤蜌づ乒驹诙径确謩e獲利103億美元和87億美元,但新增產量成本提高,老油田產量下降,投資者已被這些令人失望的未來情景所感染!笆凸径荚跒樘岣弋a量而苦苦掙扎,現在想在預算內按時完成項目已經越來越困難了”。
對于“石油頂峰”的爭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由于諸如深海油田、瀝青砂和天然氣液等非常規資源,所謂常規石油產量的界定越來越模糊。這使得計算石油供應變得更加復雜,因此近期還無法確切知道“石油頂峰”到來時間。
“石油頂峰”理論還有一個重要觀點,世界上前一半已被開采和消耗的石油是可以容易獲得的部分。那是在陸上和近海發現的資源,油藏埋藏較淺、儲量大,可以在友好、安全和受歡迎的環境下開發。剩下的另一半石油利用起來非常困難。它們位于遠;蛏畈赜诘叵;石油分散在小型、難以探尋的油層中;開采地區具有政治風險或危險。從一個石油投資人的角度觀察,我們已經進入了“艱難石油時代”。
美國輕質低硫原油期貨在7月31日又創下了新高。一些觀察家認為,每桶80美元的日子已為期不遠!叭绻晾恕⒛崛绽麃喅霈F石油供應中斷,或美國對伊朗動武,油價就會迅速攀升到每桶100美元”。
高油價未能阻止消費
無論世界石油出產的頂峰是否即將到來,未來全球石油供應,將經受需求增長的嚴峻考驗。最近的警告來自國際能源機構7月8日的《石油市場中期報告》,該報告分析了目前直到2012年的全球石油供需關系。報告的結論是:由于世界石油需求的高速增長,而新油田的開發腳步跟不上預期進度,接下來的5年中將出現明顯的石油短缺。
在這段時期中,世界經濟將以每年4.5%的速度增長,石油需求上漲的幅度預計為每年2.2%,每日石油消耗會從2007年的8610萬桶增至2012年的9580萬桶。如果我們有幸獲得足夠的新投資,也許能勉強滿足這一增幅。2012年以后,石油供應前景將更加嚴峻。國際能源機構石油專家勞倫斯·伊格爾認為,當人們習慣了高油價,就會重回到以前的高耗油習慣。在美國,高油價并不能阻止司機加滿油箱長距離駕駛。
另外,美國和大部分非歐佩克產油國的石油產出已經到達頂峰,或將要到達。非歐佩克產油國為供應做出的貢獻從現在到2012年只會越來越小。滿足新增石油需求的重擔只能由歐佩克產油國挑起,而這些國家大多位于中東和非洲的不穩定地區。要想滿足從現在到2012年新增加的1000萬桶/日需求,每年需要從新油田中獲得200萬桶/日。而歐佩克以外的老油田產量將下滑300萬桶/日。換句話說,每年必須新增加產量500萬桶/日。這些石油幾乎都將來自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利比亞、尼日利亞、委內瑞拉。這些國家需要投入數十億美元提高產量,但投資者對這些地區不是很有信心。
地緣政治主導能源業
美國國家石油委員會在《直面嚴峻能源真象》報告(詳見本報56期16版)中提出,要提高車輛燃料效率標準并增加國內油氣鉆探,并稱從現在到2030年,需要為行業新注入20萬億資金,相當于地球上的每人3000美元,而事實上現在全球有一大半人一年也掙不出這些錢。
花費數十億美元建造新的深水平臺,在地形困難地區鋪設跨國管道,擴建煉油廠,為液化天然氣建造運輸船和存儲終端,為運輸煤炭和生物燃料修建鐵路,為遙遠的風力電站架設高壓輸電線。未來的項目非常復雜和偏遠,這需要更高的能源生產成本。想吸引足夠的資金必須擁有一個穩定良好的投資環境,然而現在世界能源生產重心轉向了歐佩克和像俄羅斯這種以國家為中心的生產國。地緣政治將取代市場因素主導能源工業,石油貿易呈現一種全新的不穩定特點。隨著經濟力量向他國轉移,美國的影響力將逐漸削弱。
“石油頂峰”理論提醒人們,在享受充足的油氣供應時,不要忘記困難時期正在降臨!罢埾岛冒踩珟,加滿油箱,未來將在通往頂峰的山路上顛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