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下大力氣把天然氣搞上去
——訪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教授、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周大地
“改善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的途徑何在?很難設想我們可以超越石油天然氣時代,而用昂貴、低效的煤炭氣化和液化解決問題。一種合理的設想是我國必須加速進入石油天然氣時代的步伐,實現能源的優質化和高效化。”8月11日,我國能源領域專家周大地教授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周大地指出,目前,我國實行的以傳統燃煤為主的能源體系,支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體系的發展,實現了全球貿易的增長,同時也造成了中國能源效率低、環境承載壓力大、社會管理成本高昂的現實。大量開采地質條件復雜和高瓦斯儲量的煤炭資源,難以從根本上解決煤炭安全生產問題。同時,煤炭開采過程中對水資源和土地塌陷的影響十分嚴重。礦區和周圍地區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會遭到嚴重破壞,礦區周圍地面水系枯竭,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十分普遍,對生態條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壞性影響。
周大地說,從能源結構性調整、提高民眾生活水平、保護環境的角度來看,我國生產多少天然氣都能被用掉。盡管在發展過程中,用戶方和供應方針對價格問題存在爭論,但這實際上是一個假命題。我國天然氣市場目前是賣方市場,增產多少天然氣都能找到買家。況且,目前美國、俄羅斯和西歐等國家和地區天然氣用量,每年都在5000億至6000億立方米,而我國天然氣產量只有500多億立方米,真正到用戶手上的才400多億立方米。因此,即使天然氣供應再增加幾倍,對我國來講都不算多。
改變以傳統燃煤為主的能源體系,天然氣無疑是最佳選擇。那么,我國有這么多天然氣資源嗎?
2006年,我國累計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5.5萬億立方米,探明天然氣剩余可采儲量2.4萬億立方米。其中,新疆共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1.29萬億立方米,位居全國第一。全國天然氣新增探明經濟可采儲量大于1000億立方米的盆地有3個,依次為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和鄂爾多斯盆地。隨著探明儲量的持續增加,我國天然氣產量連年保持快速增長,在世界天然氣總產量中的比例也不斷提高。1996年我國生產天然氣201億立方米,占當年世界天然氣產量2.34萬億立方米的0.85%;去年我國生產天然氣591億立方米,占世界產氣量2.834萬億立方米的2.08%。從1996年到2006年,我國天然氣產量平均每年遞增19%,是世界天然氣產量平均每年遞增2.1%的9倍,表明我國天然氣工業已實現跨越式發展。
周大地說,與天然氣資源量相比,我國天然氣產量顯得少了些。按照世界產油國家油氣產量比計算,中國年產1.6億噸原油,相匹配的天然氣產量應該在1600億立方米左右。目前,中國人均天然氣消費量只有22立方米,與美國、俄羅斯和西歐等相比有很大差距。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我國天然氣消費比例只有2.5%。天然氣生產和消費的發展潛力很大。
“十一五”期間,我國石油天然氣面臨較好發展機遇。未來5年,世界經濟有望仍處于經濟周期上升階段,各資源國將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我國國民經濟將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各方面對油氣的需求會更加旺盛,為我國石油工業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此外,我國發現新油氣資源的潛力仍然很大,特別是天然氣,還處于開發的初期階段,潛力非常大。只要加大勘探投入,在我國發現新的油氣資源是完全可能的,我國的石油天然氣工業將會有更大的發展。
據國家發改委能源局油氣處預測,今后20年將是我國天然氣市場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天然氣需求增長速度將明顯超過煤炭和石油,國內天然氣需求年均增長率將超過15%。到2010年,天然氣在能源需求總量中所占比重將從1998年的2.1%增加到6%,到2020年將進一步增至10%。屆時,天然氣需求量估計將分別達到1000億立方米和2037億立方米。
據預測,未來我國天然氣供應將呈現4種格局:西氣東輸,西部優質天然氣輸送到東部沿海;北氣南下,來自我國北部包括引進的俄羅斯天然氣供應南部的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海氣登陸,一方面是我國近海地區生產的天然氣輸送到沿海地區,另一方面是進口液化天然氣優先供應沿海地區;此外,各資源地周邊地區就近利用天然氣。
據此,周大地指出,目前我國天然氣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供應不足。我國的天然氣有多少供應能力,決定了有多少人能得到使用這種清潔能源的機會。有沒有足夠的氣源,基礎設施能不能跟上,是發展天然氣產業的關鍵問題。現在城市民用和工業集中(特別是加工工業)地區對天然氣的需求很高。過去有煤炭價格相比,大家認為天然氣價格很高,但現在煤炭的價格也很高,與5年前相比漲了1倍以上。目前沿海地區優質動力煤達到了每噸500至600元。另一方面,由于環境壓力,城市地區對優質能源需求迫切,對天然氣價格承受能力大幅提高。在天然氣的發展問題上不要猶豫,要看到它的市場前景。
周大地認為,現在天然氣市場的發展極其迅速,這兩年天然氣的發展速度已大大超過“十五”初期的設想,天然氣儲量的增加也超過了原來的設想,天然氣發展前景較樂觀。隨著用戶支付能力的逐漸提高,天然氣作為優質能源,需求量會快速增長。目前,能源產品需求旺盛,投資充足,建設規模大。但當前能源行業面對的是結構性問題,而不是數量問題。長期以來,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使我國的能源價格水平總體偏低,與國際價格特別是與國際上經過政策調整的價格相比處于低價狀態。但中國人口多、資源少,想使用低價能源實現現代化不現實。
周大地建議,要進行系統性的政策調整。要在進一步使市場成為天然氣資源配置主體的條件下,實現提高能效的目標,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天然氣價格和相應的資源環境成本合理化。必須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要改變高能耗產業超速發展的現狀,要在產業內容、產業規模、產業技術等多個層次進行調整。要認真考慮天然氣消費模式的發展方向。產業結構歸根結底取決于終端消費結構。在公共消費和大眾生活消費兩方面都要合理引導,形成節約型社會的消費文化和大眾習慣。記者 劉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