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月份是成品油的消費旺季,記者昨天獲悉,中石油8月份原油加工量較7月份略有降低,中石化則持平,盡管可能其他渠道會增加市場供應量,但未來兩個月的市場供應仍然偏緊。
進口成品油增加
市場人士昨天分析,根據中石油旗下各大煉廠的實際加工能力,8月份中石油的原油計劃加工量環比7月份小幅下降2.9%,約為1010萬噸,而7月份這一數字為1040萬噸。與中石油下調8月計劃加工量不同的是,中石化8月份原油計劃加工量與7月份持平,為1448萬噸。
中石化集團相關責任人表示,目前中石化每天加工原油46萬噸,已達公司加工能力的上限。而去年最高日原油加工量大約是43萬噸,系統內不存在全廠性檢修的煉油企業,必要的檢修也以個別性檢修為主。“中石化目前正滿負荷運轉,盡全力滿足國內成品油市場的需求。”
雖然兩大巨頭的市場供應量會有所減少,不過,因為國家發改委明確表示近期不會上調油價,前一階段一些油老板囤油待漲的愿望落空,這部分產能會在短期內向市場釋放;在高油價的刺激下,山東、陜西等地方煉油廠也會開足馬力加工原油;此外,在發改委的要求下,中石油、中石化可能會減少出口,加大從國外進口成品油的力度,因此,8月份市場的總體供應量并不會減少。
此前海關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我國共進口成品油370萬噸,比6月份增加了13.5%;而出口成品油107萬噸,環比縮減25.69%,這“一增一減”,國內成品油在當月的供應量增加了477萬噸,未來這一數字可能還會增加。
資源供應仍偏緊
不過,由于市場供應量并未得到實質性增加,華南等個別地區“油荒”局面仍為得到實質性緩解。
“七八九月份是成品油消費的旺季,天氣炎熱,汽油需求達到年度最高的消費季節,而柴油消費也比較旺盛。首先,車用空調導致用油大增;其次,暑期旅游出行的人數也增多,特別是自駕游,帶動了成品油的消費;再有就是基建、工農業生產等用油也增多。”中國加油站網主編李昱告訴早報記者。
另有業內人士向早報記者指出,往年暑期的用油量,大概比淡季要高出20%-30%。數據顯示,中石油向南方五省市(上海、浙江、江蘇、福建、廣東)的市場供應進一步減少,8月份中石油計劃向這些地方投放汽柴油96.8萬噸,較7月份下降了3%。加之兩巨頭“停批保零”的策略,優先供應本系統內的加油站,“逼迫”當地的民營加油站向山東等地煉大省尋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