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在國家振興裝備制造業政策的推動下,黑龍江省繼續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改善,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但增速有所放緩,進入平穩發展階段。
一、經濟運行情況
(一)生產穩步增長,效益大幅提高。1-6月份,黑龍江省機械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共完成工業總產值405億元,同比增長13.1%;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48億元,增長14.8%;實現利稅總額29億元,增長57%;實現利潤18億元,增長69.2%。
(二)運行特點。一是重點企業拉動作用明顯。機械行業35戶重點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08億元,占全行業76%,同比增長10.5%。主營業務收入265億元,增長11.15%。實現利稅31億元,高于全行業2.17億元,增長80.8%,高于全行業23.8個百分點。實現利潤21.3億元,高于全行業3.4億元,增長91.94%,高于全行業22.71個百分點。二是行業經濟運行質量明顯好轉。1-6月份,行業利潤17.9億元,同比增長69.2%。其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利潤增長保持在兩位數以上。三是機床行業產銷兩旺。重型數控銑鏜床產品走出國門進入國外市場。哈量公司并購德國KELCH公司后,去年完成了產品、市場、技術及管理方面的對接,目前,熱縮夾頭產品從原材料到產品已全部在哈量生產,今年HSK刀柄粗加工和刀調儀系列產品也將轉移到國內生產。四是農機產品銷售趨冷。1-6月份大型聯合收割機、播種機等農機產品產量同比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特別是大型聯合收割機銷售降幅較大,主要原因是農機產品在經歷了幾年市場銷售高峰后開始回落。上半年,全省同比少生產各類聯合收割機近500臺。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資金嚴重不足的問題。機械行業生產周期長,致使資金周轉期長,由此造成企業資金緊張。因黑龍江省機械行業企業過去多為國有企業,銀行信用等級低,很難得到銀行信貸支持,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很大困難。
(二)原材料、能源購進價格連續上漲。截止六月末,與年初相比,生鐵購進價格上漲30.8%;鋼材和廢鋼價格也分別上漲了8.5%和8.4%;焦碳價格上漲了31.7%。
(三)發電設備行業進入調整期。隨著國家宏觀經濟調控和新建電站陸續投運,電力供需緊張得到緩解,發電設備的市場需求將隨之減少,導致發電設備市場的主機價格開始走低。
(四)企業生產能力受限。黑龍江省機械行業企業雖然合同飽滿,但由于核心設備老化、效率低、工藝落后,限制了生產制造能力。
三、全年趨勢預測
目前,黑龍江省機械行業企業在手訂貨合同在500億元以上,生產任務較為飽滿,預計全年將保持平穩增長態勢。預計全年機械工業可完成工業總產值950億元,同比增長18%左右,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30億元,同比增長20%左右,實現利稅總額65億元,同比增長43%左右;實現利潤40億元,同比增長65%左右。
四、結構調整、淘汰落后及節能減排情況
(一)結構調整。近年來,國家實施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戰略的支持下,黑龍江省將裝備制造業作為支柱產業,在資金和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所有制結構方面,積極推進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新的體制機制初步建立。在產業結構方面,黑龍江省實施了“六大基地”戰略,幫助支持一大批重點項目投產,高新技術產業增勢迅猛。2007年黑龍江省新型工業化發展專項資金預算項目導向計劃中,重點支持了飛機、汽車、機電等產品及配套產業發展項目,支持項目數和資金額分別占66.7%和71.7%,加快了裝備制造業結構調整步伐,提高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二)淘汰落后及節能減排。黑龍江省結合實際,制定并下發《黑龍江省工業企業節能降耗實施方案》。2007年,預計全省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17噸標煤,同比下降4%以上,實現節約能源220萬噸標煤。2010年,全省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降到1.775噸標煤,下降25%,實現節約能源1180萬噸標煤。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全力打造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努力擴大產業規模。以發電設備、重型機械、汽車、機床等領域為重點,逐戶企業、逐個產品進行篩選,確定配套規模和項目。充分利用哈大齊工業走廊的優惠政策和產業集聚效應,吸引龍頭和配套企業進區發展,逐步形成總裝企業、配套企業和服務性企業有機結合的裝備制造業專業化分工協作體系。
(二)加大改革重組力度,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支持以一重集團為主體組建中國重型機械集團,積極探討機床工具行業重組,提高整體競爭力。加快地方國有大中型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引入戰略投資者,加快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著力發展國有、集體和非公有資本相互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盤活現有資產存量,實現產權多元化。
(三)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圍繞核電、大型水電、大型數控機床、大型采煤設備等產品,以及重大裝備研制中的關鍵和共性問題,設立課題組,組織聯合攻關,爭取每年都能夠有所突破。加快發電設備、重型機械、汽車、鐵路車輛、數控機床、航空航天等領域的工程中心、技術中心能力建設。鼓勵有條件的裝備企業兼并收購國內外研發機構,在海外或國內發達地區設立研發中心。力爭全行業R&D投入達到銷售收入的3%左右。設立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專項資金,加大共性和關鍵技術的支持力度。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推進裝備工業現代化。一是提高加工設備數字化水平,努力實現加工數字化;二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加快核心產品的技術研發,實現產品開發數字化智能化;著力開發關鍵技術、共性基礎技術,大力開發軟件技術、接口技術。三是鼓勵裝備企業利用信息技術,推進企業網絡化經營,優化服務手段;四是全面實施信息化管理,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促進裝備制造業全面實現信息化,帶動全省企業信息化發展進程。
(五)積極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一是努力消除體制性障礙。加快行業改革步伐,合理引導民間資本和外資參與國有企業改組改造,推進非基本服務行業的資源配置由政府為主向市場為主轉變。加大服務業對內和對外開放力度,利用多種渠道和手段吸引產業要素投向現代服務部門,提高競爭程度,推動產業升級。二是打造分工優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強化專業化服務企業的分工優勢,對重點行業實施稅收優惠。設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重點扶持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現代物流、金融業、商務服務業、信息服務業等領域的重點項目建設。三是加強產業關聯。引導和推動企業通過管理創新和業務流程再造,將一些非核心的生產性服務環節剝離為社會化的專業服務,以核心競爭優勢整合配套企業的服務供給能力,大力發展產業內部的專業化分工體系。(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