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制造的水泥裝備已經引領世界發展潮流。目前,以國內技術力量自主建設的4條日產10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而全球同類生產線只有7條。日產5000噸、8000噸和10000噸的新型干法水泥裝備自主化水平大幅提高,其中,日產5000噸的水泥生產裝備自主化率已達90%,并開始批量出口。截至2006年底,我國采用國內技術裝備建設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已經達到700多條,徹底改變了我國水泥工藝技術和裝備依賴進口的局面,水泥建設項目投資大大降低。以前,建設一條日產4000噸生產線需投資15億元,現只需投資4億元。先進水泥工藝裝備的發展也有力地推動水泥工業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
2007年以來,全國水泥投資較2006年有較大漲幅,同比增長54.27%。從投資方向看,主要是結構調整項目,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由年初的50%上升到53%。從投資布局看,投資增長較快的主要是中西部地區。從產量增長看,中西部地區增速已高于東部地區。新建成投產的生產線70%以上是日產4000噸以上規模。從產業集中度來看,大集團加快并購,產業集中度有較大提升。以海螺水泥、冀東水泥、中國建材、中材集團等一批國家重點支持的大型水泥企業集團加快了建設和并購重組的步伐,尤其是大企業集團跨省份的連片區域并購,依托老線,擴大規模,提高集中度,而重新布點、另建新線的速度放緩。外資拉法基、豪西姆、海德堡、CRH等跨國公司和臺泥也加快拓展在中國大陸的水泥業務,積極參于我國水泥工業的并購重組。
通過新型干法工藝替代落后工藝、企業節能降耗技術改造和加強管理,2006年,我國水泥行業每噸水泥綜合能耗為111千克標準煤,比上年減少了5千克,降幅達4.55%。2007年1~4月份,通過新型干法工藝替代落后工藝,水泥行業節能184萬噸標準煤,預計本年內僅此一項可節能近400萬噸標準煤。利用水泥窯進行余熱發電方興未艾。據不完全統計,到2006年底,全國已建成純低溫余熱發電生產線24條,裝機容量11萬千瓦,實際發電能力12.3萬千瓦。2007年上半年,投產l8套生產線,裝機容量13.5萬千瓦,下半年可投產31套生產線,裝機容量28.8萬千瓦。水泥工廠余熱發電,對水泥行業節能降耗減排起到了非常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