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12日警告中國08年石油需求前景面臨很大不確定性,因奧運會、電力短缺和潛在的政策調整令其預期面臨相當大的風險。
綜合外電8月12日報道,國際能源署(IEA)在石油市場月度報告中維持中國2008年石油需求較上年增加5.6%的預期,不過同時表示,奧運會、電力短缺和潛在的政策調整令上述預期面臨相當大的風險。
IEA預計中國08年的石油日需求量為800萬桶,并在2009年增至840萬桶,年增幅為5.7%,但表示中國08年的石油需求狀況依然很不明朗。無法給出準確預測的問題之一是石油庫存數據的缺失,這讓分析師難以確定中國的庫存水平是否足以給需求造成壓力。
近幾個月中國成品油進口量大幅增加,不過IEA表示,不清楚這些進口石油是作為奧運會召開前的庫存儲備還是用來彌補小型煉油廠產量大幅下降的影響。進口增加也可能是受經濟增長帶來的強勁需求推動。
受運輸燃料的強勁需求推動,中國6月份石油消費首次突破了每天800萬桶的標志性水平。
IEA稱,奧運會可能導致北京周邊地區石油需求下降;出于對污染的擔憂,中國政府要求北京附近的煉油廠、火力發電廠和鋼鐵廠暫時停產,并通過限行措施使北京市上路行駛車輛每天減少100萬輛。
受煤炭供應緊張、小型發電廠關閉和政府的電價管制政策影響,中國出現普遍的電力短缺現象,這讓市場更加擔心2004年柴油消耗大增和廣泛的拉閘限電現象會再次出現。
不過IEA也表示,現在和2004年一個主要的區別是柴油價格漲了很多,也就是說已經面臨成本投入增加(主要是勞動力)、人民幣升值和出口市場萎縮問題的制造業還要承擔巨大的財務負擔。
IEA補充說,可能出現的重大政策調整也可能改變石油供需關系。
一種可能是,7月份或整個第三季度,中國政府可能不再延續對原油、汽油和柴油進口增值稅退稅政策。
那樣的話,IEA稱,除非煉油廠商確定能夠獲得其他形式的經濟補償或國際油價持續回落,否則他們就可能大幅削減石油進口,以將虧損降至最低,從而引發新一輪石油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