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預測,我國天然氣的進口依存度在未來幾年將會上升至30%左右,迫于我國天然氣進口壓力,天然氣供應保障體制的形成迫在眉睫。
為了實現天然氣價格改革在全國范圍內的推廣,國家發改委一年前就開始在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進行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試點。兩省歷時一年的試點經驗讓業內看到,價改的試點收效良好,國內的天然氣市場競爭機制日益完善。
2011年底,國家發改委公布了《關于在廣東省、廣西自治區開展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根據通知表示,兩廣地區的天然氣定價方法將按照“市場凈回值”方法定價。“市場凈回值”即首先定出門站價格,門站價格與進口液化氣和燃料油進行價格聯動,再由門站價格倒退回上游的氣田出廠價格,下游的終端價格與門站價格進行聯動,這樣天然氣上下游的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政府只對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進行管理。
目前,試點地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上下游價格聯動是難題
天然氣供應保障體制的關鍵在于形成合理的上下游價格聯動機制。安迅思息旺能源指出,在價改試點之后,中國氣田的出廠價仍然是由國家進行管理,而廣東下游終端銷售價格也并未完全放開,部分省市進行了聯動定價,而部分省市仍然需要召開聽證會來定價。
對此,該機構認為,之所以沒有形成上下游的聯動機制,主要是因為目前只有廣東省實施這樣的機制,試點面積過小,無法推動上下游的價格聯動,只有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價格改革機制,才能最終實現上下游的價格聯動。因此2013年向全國范圍內推廣價改機制,或許可以進一步推進價改的效果,以實現價改的最終目的——理順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比價關系,引導天然氣資源合理配置。
另外,天然氣“一省一價”的呼聲較高,加之2012年兩廣地區的天然氣價格改革試點經驗,國家發改委很有可能在2013便開始著手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天然氣價改方案。
門站價格變數多
目前為止,據海關數據顯示,2011和2012年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氣進口價格出現了明顯漲幅,國際市場的原油價格也對應上漲,漲幅均在19%以上。不少業者擔憂,如果根據目前替代能源的價格進行調整,兩廣天然氣的門站價格可能面臨上調。
現行的《通知》中,國家發改委為廣東省制定的最高門站價格為2.74元/立方米。這個價格明顯比當地的液化氣、燃料油等替代能源便宜,有利于燃氣企業在下游用戶中的推廣使用天然氣,因此它比較適合廣東省內的定價,并受到不少客戶的青睞。
雖然中海油人士表示:“廣東省燃氣價格已經建立了聯動機制,以前天然氣的價格調整頻率很慢,而聯動后,可以有效的解決管道燃氣銷售價格與燃氣購進成本波動的矛盾。”廣東省物局也于2012年10月9日下發了《關于管道燃氣價格的管理辦法(試行)》的征求意見稿,詳細的界定了門站銷售價格、城市管道燃氣銷售價格的制定和調整辦法,并且在廣東省建立價格聯動機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中有明確表示,由于考慮到兩省(區)用戶對新機制需要一個逐步適應和消化的過程,在其他省份天然氣價格改革到位前,兩省(區)門站價格不再作調整,保持基本穩定。因此,業界普遍分析認為,雖然廣東的門站價格調整距離現在已經接近一年了,燃料油、液化石油氣以及原油價格都有明顯的上漲,但是短期內,兩廣地區的門站價格暫不會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