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大忙時節,也是農村用油的高峰時段。
農民們最擔心的加油難問題,解決得怎么樣?近日,記者到我國的“糧倉”河南采訪,既感受到農民豐收的喜悅,也感受到作為“講政治、顧大局、負責任”的國企河南石油為保證油品供應,服務國家糧食安全取得的積極成效。
“沒油了,中國石化就給我們送!”
6月8日,在新鄉李原屯村的麥田里,農機手劉樂德正收割小麥,突然收割機沒油了。只見劉樂德拿出了一張“服務跟蹤卡”,撥打了上面提供的聯系電話。20分鐘工夫,一輛中國石化的送油車就開到了田間。幾分鐘后,收割機“吃飽喝足”,又在田里歡暢地跑起來。提起農機加油,劉樂德顯得很滿意:“中國石化的服務就是好,沒油了打一個電話就來了,每升還能便宜5分錢,可為我們農民著想了!”
在河南的麥收現場,到處可以看到,金黃的麥田一望無邊,中國石化送油車穿梭不停,駛向田間。
早一天收是麥子,晚一天收是麥芽。為了搶收搶種,河南石油分公司專門安排了677輛油品配送車(其中小型配送車110輛),200人的配送小分隊隨時待命,只要農民和機手有用油需要,就會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把油送到。
送油小分隊還給農機手們免費提供開水、綠豆湯、防暑降溫用品等,積極開展支農、惠農服務。
“沒想到我擔心加不上油的問題,中國石化解決得這么好!”新鄉衛輝市王志屯村的農民牛忠海,看著從收割機里吐出來的金燦燦的麥子,喜笑顏開地說,“收麥子趕時間啊,有了中國石化給我們送油,省力省時間,我家麥子收得差不多了,我這心里就踏實了。”
確保各項惠農措施落到實處
晚上9點,新鄉伯馬加油站迎來了加油高峰。站長韓鵬已經連續工作了13個小時:“農民們白天在地里忙活,晚上來加油。數不過來加了多少收割機啦,一直不停在加,收割機來了就加滿。”這個站平時柴油日銷量是5噸,“三夏”期間達到15噸。
“三夏”期間,河南省境內的中國石化加油站24小時供應農業用油。省內六條主要國道和全省各片區,設立239座收割機專供加油站,在進出口位置設立1500個收割機專用加油機位,為農機手開辟綠色保供通道。
在河南省市縣農村道路上,1900個農村加油網點,也承擔著保供任務。
在新鄉古固寨鎮的農村加油網點,記者看到農民們提著油桶,拿著油票,絡繹不絕來了。加油員不停地加油、做記錄。鎮長秦正廣告訴記者,“三夏”期間為了防止倒賣油品,石油公司和政府積極合作,不斷溝通。政府根據每畝地用油3.5升的標準,給農民印發油票,加油站按用量憑票供應,使農民拿到優惠油。
在河南107國道上行進的駐馬店農機手王保義的收割機上張貼了“中國石化三夏”字樣的綠色保供通行證。他說:“有了這個證,在中國石化加油站能夠優先加油。一路上,小加油站給的都是高價油。在中國石化加油站,隨到隨加,還有優惠。”
今年,河南石油分公司根據以往“三夏”農業用油的保供經驗,為進入河南的農機手發放“三卡一證”,也就是“三夏”農機保供卡、國道加油引導卡、服務跟蹤卡和“三夏”保供通行證,確保國家各項惠農措施落到實處。
“希望農民有個好收成!”
在河南石油分公司辦公樓,剛剛從農村加油現場回來的經營管理處處長周建,一落座就告訴記者:“柴油供應對麥收尤為重要,我們深感責任重大。”周建黑黑的臉上堆滿了笑:“大家三天兩頭往田里跑,就是希望農民有個好收成。今年農民豐收啦,我們心里也高興。”
河南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小麥產量占全國的1/4。河南省一年生產的小麥,可供全國人民吃將近3個半月。在過去三年中,國際市場小麥價格上漲了181%,世界糧食儲備在減少,國際糧食安全問題日益凸顯。
今年4月下旬,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蘇樹林在河南調研期間強調,今年河南省油品保供的重點在“三夏”,“三夏”的重點在麥收,麥收的重點在柴油。蘇樹林叮囑河南石油分公司一定要做好今年“三夏”麥收期間的油品特別是農用柴油的保供工作。
保障“三夏”油品供應,事關國家糧食安全。河南石油分公司上上下下深感責任重大。針對“三夏”用油需求大、時間集中的特點,河南石油分公司提前籌備資源,在區外進行代儲,并加大外采力度,確保完成外采資源13萬噸。
“三夏”期間,河南石油分公司確保投放油品120萬噸,其中汽油38萬噸,柴油82萬噸,同比增加12萬噸,增幅11%。
“抓好河南省今年‘三夏’油品供應關系國家糧食安全。”河南石油公司經理田中山說,“油品是機械的口糧,柴油是收割機的口糧。我們已經采取了有力措施,完全能夠保證‘三夏’柴油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