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黨建工作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課題,企業的黨建工作創新也不例外。
管道公司科技研究中心黨委在工作實踐中探索出了一條黨建工作新路,以全新的思維書寫出人文黨建、責任黨建、主題黨建、實效黨建的新篇章。今年6 月29日,在河北省政府國資委召開的系統企業黨建工作經驗交流暨“兩先一優”表彰大會上,研究中心黨委被評為“十佳”先進基層黨組織,并作了黨建工作先進經驗交流發言。
金秋時節,記者來到地處京津黃金走廊的河北廊坊采訪,中國石油管道科技研究中心黨委講述了開展黨建工作的許多事例,令人感受到新時期國企黨建工作的魅力及其給企業帶來的發展。
人文黨建:選準切入口
管道科技研究中心職工呈高學歷、高知識結構、高科技人才多、高職稱等特征,是集中國石油油氣管道輸送技術研究、開發、服務及培訓為一體的科研機構。2001年11月,從研究中心黨委成立起,就對黨建工作展開了有益的探索。
在中心178名員工中,具備中高級職稱的黨員有95名,占53%;在55名專家人才隊伍中,有黨員39人,占71%。黨員在這個科技群體中的份量可見一斑。這些科研人員知識豐富,獨立性強,有自己獨特的觀點和思維模式。如何發揮這一特殊群體的特點和優勢,卓有成效地開展黨建工作,是擺在研究中心黨委面前的重要課題。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研和思考,研究中心黨委選準了創新黨建工作的切入口——實施“1531”工程。
“1”就是一個目標,為建設國際一流管道研究中心提供組織保證和思想保證。黨委明確:今后黨委的一切活動都要圍繞這個目標來進行。
“5”就是把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體現在5個方面:落實上級文件精神結合實際,思想政治教育講實話,深入實際少開會,各項活動求實效,為員工服務辦實事。這“5個方面”核心就是一個字“實”字。
“3”就是創建“四好”領導班子達到“3個滿意”,即員工滿意、上級滿意、自己滿意。
“1”是指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科技人才隊伍,企業對員工實施“終身培訓”,員工在企業保持“終身學習”。
“1531”不是簡單的數字組合,而是充滿人文內涵的一個個活動、一次次行動。
研究中心有一本員工十分熟悉的“全家福”畫冊,這是中心黨委精心策劃,從2002年全體員工拍攝的“生日照”中一張一張精選出來的,每人都寫有一段人生感言。畫冊編輯出版后,人人都成了“明星”,許多人驚嘆自己的光彩:“照片中這是我嗎?!”畫冊成為凝聚這個科研群體的載體,使這個群體中的每個人都感受到:“我已和這個群體融為一體,是這個光榮集體中的一員!”
關愛每一個員工,讓員工自己設計職業生涯,“自己就是榜樣”的人文價值導向在這個科研團隊中處處體現。員工選擇、調整崗位時,領導總是要關切地詢問“你適合做什么”,使每個員工增加對自己的了解和自信。
中心對員工實施“終身培訓”,出國學習考察,不搞論資排輩,只要需要就為他們創造機會。出國學成歸來,中心會組織專題學術報告會,讓科研人員分享出國人員的學習成果。
研究中心黨委把員工當成“家”里人,帶領全體員工共同參與,營造出和諧溫暖的“大家庭”。這些感受和體驗,可以從中心自編的《我們同心、我們同行》、《愿書成為我們永遠的朋友》、《我們告誡自己》等書籍中找到實例。
“1531”工程趟出了一條人文黨建的創新之路。
責任黨建:典型作表率
研究中心黨委倡導黨員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以實際行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2003年以來,連續4年以各基層黨支部為單位,自愿開展捐建“母親水窖”、幫扶失學和孤殘兒童、捐助希望小學、義務獻血和捐獻造血干細胞等活動,黨員參加活動覆蓋率達到 100%,并帶動群眾積極參與。
2004年5月,由研究中心機關黨支部發起,研究中心全體黨員參與,開展“交一次特殊黨費”活動,為西部地區捐建了9口“母親水窖”,先后在甘肅省景太縣正路鄉拉排村建成,刻上了“中國石油管道研究中心捐建”字樣。研究中心黨委把這9口“母親水窖”作為黨員履行社會責任教育基地,提出“量力而行,貴在堅持”。機關黨支部還發動全體黨員參加“捐贈書籍及學習用品給額爾古納恩和民族學校”活動,捐贈書籍1000多冊,以及一批學習用具。
典型示范帶動作用像星星之火,燃起燎原之勢:防腐所黨支部全體黨員自愿捐助兩名失學兒童,直至大學畢業;黨員和部分群眾無償獻血,7人成為光榮的“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化學所黨支部全體黨員連續4年不定期到廊坊兒童福利院,給孤殘兒童送食品、衣物和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