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規油氣開采等領域或向民資適度開放
記者15日獲悉,關于鼓勵民間資本進入能源領域的實施細則可能將涉及適度放開常規油氣開采、適度放開煤制氣管網、適度放開電網建設等內容。
鼓勵和引導能源領域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座談會日前召開,監管部門、全國工商聯、相關行業協會及部分國有、民營企業人士與會。參與此次會議的有關人士建議,適度放開常規油氣開采,可在
中石油(9.21,0.03,0.33%)、
中石化控股的前提下,適度向民資和社會資本開放石油、天然氣的開采。油氣管網也應在遵循上述原則基礎上,適度向民間和社會資本放開。
業內人士稱,有關部門可能在新疆適度放開煤制氣管網,民營資本將可參與煤制氣主管網建設,支線管網則擬向民間資本全面放開。會議還討論了主干電網向民間資本適度放開,支線電網的全面放開等內容。而關于
LNG進口全面向民間資本放開的問題,目前監管部門內部還有不同意見。
“不過,今后向民間和社會資本進一步放開
加油站和加氣站等下游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有關部門的意見已經比較統一。”該人士表示。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民資進入能源行業的關鍵,并非某一個領域的開放,更重要的是如何保證民資收益。如果不能理順能源價格,即便政策再怎么鼓勵,民資仍不敢大膽進入。“目前很多民資和外資已經撤出電力領域,主要原因是
煤炭價格已經市場化,但電力價格仍需行政審批。大型電力央企由于貸款等各方面的優勢,可以長時間忍受虧損,但民資不得不選擇退出。”林伯強說。
不過,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李俊峰認為,上述問題應分兩個層面來看,能源行業一次性投資大、回報時間長,部分民營企業缺乏長期投資意識,也是民營資本在能源行業比重始終不高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