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的快速發展將給民航業和能源界帶來怎樣的發展機遇?生物燃油的發展取得了哪些成果,遇到了哪些問題?
2012年國際航空油料大會暨展覽會近日在北京舉辦,與會代表就世界民航業發展、航
油價格、生物燃料等進行了熱烈討論。
中國民航局局長李家祥在會議上表示,伴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民航市場,中國內地去年的航油銷量超過1700萬噸,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航油消費國。
中國大陸航油銷量超過1700萬噸
2011年,中國民航運輸總周轉量達到573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2.93億人次,貨郵運輸量557.5萬噸。目前,中國共有客貨航空公司47家,運輸機場180個,通用航空企業123家,機隊規模為2888架(其中運輸飛機1764架,通用航空飛機1124架),全行業從業人員達到120萬人。
伴隨著中國民航的快速發展,航油供應服務市場也得到較快發展。2011年,中國內地的航油銷量超過1700萬噸,有不同規模的航油企業12家,其中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已成為亞洲最大的航油供應服務企業。
李家祥表示,雖然中國民航業取得較大發展,但目前仍存在機場總量不足、密度不高、“東密西疏”等問題,與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比較突出,絕大多數大中型機場綜合功能滿足不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今后幾年,我國將加快機場建設步伐,計劃新建機場70個,改(擴)建機場100個。到2015年底,運輸機場數量將超過230個,旅客運輸量將達到4.5億人次,運輸飛機2700架,通用航空飛機2000架。預計到2020年,運輸機場數量達到240個,力爭滿足旅客運輸量約7億人次的市場需求。
“萬里航程,從油開始”。航油供應保障是民航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據預測,到2015年,樞紐、大型機場和中小型機場的航煤需求量為2732萬噸,2020年達4110萬噸。隨著中國民航業的快速發展和機場數量的不斷增加,增強航油保障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我國航油供應模式主要由
成品油供應商提供油品,航油公司負責采購、儲運和加注。中國石化、中國石油是國內最主要的航油生產商,中國航油通過與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建立戰略合作,使航油資源供應得到有效保障。
此外,中國航油加強與國外石油公司合作,靈活采取多種形式獲取資源,保障長期穩定供油。
成本過高制約生物燃油發展
在這次大會上,諸多嘉賓在發言時都提到備受關注的生物燃油問題。長期以來,優化空管系統、使用燃油效率更高的飛機、使用生物燃油一直被業內視為航空減排的三大關鍵。其中,生物燃油因為擁有極大的發展空間而成為航空業密切關注并不斷探索的重點。
專家表示,隨著航空業的迅速發展,到2050年,飛機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量將超過地面上汽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總和。隨著石油資源的減少,
原油價格必將上漲,航空公司將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因此,各國都在尋找一種新型的傳統航油替代品,來逐步緩解原油價格上漲所帶來的成本壓力,同時保護環境,讓天空更藍。而與傳統航油相比,生物航油可以減少60%~8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作為一種新型環保燃料,早在2007年,生物燃油就已經進入各大航空公司的視野,并多次進行驗證飛行。2008年,維珍航空在一次從倫敦到阿姆斯特丹的商業運行航班上,首次在飛機的一個引擎中混入20%的生物燃油飛行了40分鐘。2009年初,美國大陸航空一位有38年飛行經驗的機長,在休斯敦機場駕駛一架發動機完全采用生物燃油的波音飛機完成首次飛行。
2011年10月28日,中國航空生物燃料首次驗證飛行成功。此次試飛采用的綠色航空燃料按照50比50的比例與產自石油的航空燃料混合,最高飛行高度為1.1萬千米,飛機飛行狀態無異常。
雖然當前世界各國都在致力于發展生物燃油,但總體來說,目前生物燃油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中國亦是如此。
目前,成本過高是阻礙生物航油發展的最主要難題。
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展計劃司負責人表示,我國航空燃料的消費量預計到2020年超過4000萬噸,市場前景廣闊,但現階段,航空生物燃油的成本是普通航油的3~4倍,成本問題成為我國發展航空生物燃油的巨大阻礙。
如何解決生物燃油高成本的難題?
殼牌航空總裁張新勝認為,除了要保證足夠的原料供應外,新技術的研發和使用也將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物燃油的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