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加達法新電)盡管主要商品價格創下歷史新高,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和主要出口國印尼卻沒有享受到好處,反而因為石油和食品價格上漲而感覺拮據。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出口國和主要的煤和天然氣出口國。去年1月至9月,印尼出口了總值49億美元(近68億新元)的煤和45億美元的棕油。
這協助印尼經濟取得自1997年亞洲經濟危機以來的最強勁增長,預計今年第一季印尼的經濟成長率將達到6.2%。
不過,渣打銀行經濟學家福齊指出,商品價格高漲并沒有為印尼人民帶來多大好處。
他說:“印尼人應該從高商品價格中獲得好處,因為盡管印尼是石油的凈進口國,但它也是能源和商品的凈出口國!
福齊認為,問題的癥結在于多數的利益都流向爪哇島以外的地區,而即使在那些地區,商品工業也只制造少量工作機會。
由于工作機會增加不多(印尼的失業率一直維持在9%的高水平),昂貴的油價和商品價格推高了日常必需品的價格。過去一年,由棕油提煉出來的食用油價格已上漲了近一倍,而米價和黃豆價格也飆升。
印尼政府已經對棕油征收20%的出口關稅,希望借此拉低國內食用油的價格。但印尼消費者已感受到油價高漲的影響,印尼2月份的消費價格指數(CPI)上升了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