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14日,渤海鉆探工程公司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等12所知名院校的23名優秀博士簽訂科技創新工作合同,致力開展旋轉導向鉆井系統等科研課題攻關,搶占石油工程高端市場制高點。渤海鉆探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名片更亮。
“雖然在國外博士后收入比國內高,但我想在國內尋找一個有潛力的企業來發展事業。渤海鉆探就是我要找的公司。”新加坡國立大學副研究員、博士后屈賀冪與渤海鉆探簽訂科技創新工作合同后說。屈賀冪首次將三氟甲基取代基團引入并七苯,并完成并九苯的全合成,解決有機合成領域芳香體系化合物類的世界級難題。
渤海鉆探成立4年來,大力實施“人才強企”和“科技興企”戰略,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不但成為中國石油規模最大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擁有LWD隨鉆測井儀、垂直鉆井工具、新型鉆井液技術、遠探測聲波反射波測井儀和防酸防硫測試設備等九大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技術,而且年年超額完成集團公司下達的生產經營任務指標,四年再造了一個“渤海鉆探”。
“高新企業離不開高端人才。”渤海鉆探公司黨委書記秦文貴說:“‘十二五’期間,我們將進一步優化員工規模與結構,努力打造管理專家、技術專家和技能專家隊伍,使高端和領軍人才優勢明顯,在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
在“人才強企”思路的主導下,今年年初以來,渤海鉆探一方面健全人才培養和使用機制,另一方面建立引才和引智機制,出臺靈活多樣的引才引智政策,搭建人才引進綠色通道,探索責權利相統一的首席專家、內部授銜制度,制定薪酬、課題承包、項目提成和利潤分成等辦法,鼓勵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到渤海鉆探創業或從事兼職工作與科研活動。
渤海鉆探建立和健全博士后研究人員招錄機制和平臺。此次簽約的23名博士,專業涉及機械類、電子儀器和化學類。其中,15名博士簽訂就業合同,8名博士簽訂進入博士后工作站合同。
“渤海鉆探招錄科研人員的條件非常優厚,不但為科研人員解決吃、住、行等生活問題,而且每年提供5萬元補助研究經費。”曾獲得北京大學石油與天然氣研究中心學術報告論壇一等獎的理學博士郝云蘭對渤海鉆探情有獨鐘。
渤海鉆探公司總經理秦永和表示:“我們將進一步健全專家隊伍建設長效機制,提高高層次人才待遇,重獎有突出貢獻人才,實現一流人才、一流業績和一流報酬,真正使企業與人才互利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