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業內動態顯示,在油、煤、電等傳統能源價格和成本仍呈不斷上升的趨勢下,煤層氣、煤制油、甲醇等煤系新能源的“政策堅冰”正在融化,開發僵局逐漸打破,山西能源轉型面臨重大市場機遇。
油煤電價格及成本將持續上升
當前,我國石油對外依賴度越來越高,國際形勢不確定因素日益增多。今年國內成品油價“破八”。從近幾年的發展趨勢來看,盡管國家制定了成品油價格浮動機制,但總體呈現上升趨勢,今后仍有上升空間。
由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煤炭行業生態成本日趨增加,并將傳導到下游行業。近期出臺的《煤炭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對煤炭生產“環境影響評價”的篇幅較大,與以往相關政策有明顯不同。規劃對礦區生態環境的治理對策以及預期效果均作了特別詳細的闡述。無論是東中部地區償還欠賬,還是西部建立生態環境預防體系,礦區和企業都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
以山西為例,從2007年至2010年,全省共安排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156.2億元,多數用于生態恢復。去年,山西僅省級用于治污和生態建設的資金就達56億元。2007年以來,山西實施了煤炭可持續發展政策和煤炭資源整合,全國煤炭價格也正是在這個期間大幅上漲,生態成本實現市場傳導。盡管如此,短期內仍難以彌補每年造成的300多億元的生態環境損失。山西省煤炭廳廳長吳永平介紹,去年僅全省煤炭系統造林近5萬畝,各礦區投入大量資金用于節能減排、矸石處理等。國內煤炭企業大多是成立幾十年的老企業,須提取更多的費用解決環境欠帳、社會包袱等問題。
受煤炭價格影響,以及自身行業改造的要求,火電價格將呈現“小步走、不停步”的趨勢。近兩年來,上網電價逐步提高,居民用電政策即將出臺,均顯示,火電價格也將加快市場化改革步伐。山西省財經大學博士張華明認為,“煤電矛盾”的本質是煤電能源價格形成機制滯后的結果。2010年以來,國家多次調整電價是加快推進煤電能源價格形成機制的重要手段。同時,火電企業環保成本也將不斷上升,繼完成脫硫改造后,今年火電企業脫硝改造已經啟動。
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松綁”給煤系新能源帶來新機遇
在煤電油價格持續上升的背景下,市場對煤系新能源的關注度逐步提高。煤層氣、煤制油及甲醇等煤系能源雖然已有較長研發歷史,但長期以來未能有突破性進展。最新行業動態顯示,這些能源模式將迎來新的突破,面臨重大市場機遇。
一是開發機制創新或使煤層氣開發迎來真正的春天。我國煤層氣開發歷史已近20年,雖然市場潛力巨大,但開發利用一直“不溫不火”。在山西太原,出租車排長隊加氣成為一道“景觀”。2006年煤層氣加氣站落戶太原后,全市加氣出租車由1700多輛發展到6000多輛,約占全市出租車總數的73%,但加氣站僅有7座。全國最早大規模開發煤層氣的山西晉城,盡管開發企業四處開花,但“有氣權的不開發,有管道的沒有氣,想開采的沒氣權”,難以突破“瓶頸”。
業界認為主要原因是“煤氣之爭”。煤炭與煤層氣是共生資源,由于歷史原因,多數煤層氣開采權由中央企業所有,煤炭開采權由地方煤礦所有,雙方開發步伐不一,同時對煤層氣開采權進行爭奪,導致開發速度滯后。據記者調查,位于晉城市的沁水盆地探明煤層氣地質儲量1152億立方米,是我國首個整裝千億立方米儲量的煤層氣田,是“煤氣之爭”的焦點。
這個局面已迎來轉機。記者近日從山西省相關部門獲悉,按照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綜改試驗區先行先試、機制創新的要求,晉城市將與省屬企業、中央企業采取“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戰略,攜手推動煤層氣開發利用。晉城市已經與中石油華北油田分公司簽訂了煤層氣合作開發利用框架協議,雙方將按照晉城注冊、晉城開戶、晉城完稅的原則,共同組建公司推進煤層氣開發。業內人士認為,如果這個模式正常實施,煤層氣開發利用將實現“突飛猛進”。
二是“煤制油”或可有較大突破。《煤炭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穩步推進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建設。在內蒙古、陜西、山西、云南、貴州、新疆等地選擇煤種適宜、水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重點支持大型企業開展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等升級示范工程建設,加快先進技術產業化應用。”
雖然煤制油仍被限制開發,但“十二五”規劃為煤制油的突破提供了政策支撐。山西潞安集團最新信息透露,潞安集團21萬噸/年煤基合成油示范項目連續4年穩定運行,最高日產油520噸。山西把180萬噸/年煤基合成油循環經濟產業化項目作為轉型綜改試驗區的標桿項目,將優先在長治實施,設計、招標已全面鋪開,場地開始“四通一平”。
三是甲醇面臨新的機遇。近日,我國決定在山西、上海和陜西開展甲醇汽車試點工作。這是首次從國家層面出臺政策推動甲醇汽車試點,對上下游產業都將起到規范和推動作用。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山西就開始研制甲醇汽車及燃料,21世紀初投入甲醇汽車商業運營。但由于政策因素,甲醇汽車的推廣一直處于苦苦支撐的狀態。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6月底,山西設立M85-M100甲醇燃料加注站52座,建設甲醇汽油調配中心6個,甲醇燃料年生產能力達到100萬噸。全國醇醚燃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降連保認為,發展由劣質煤和焦爐煤氣制成的甲醇燃料作為車用替代燃料,對中國能源安全具有戰略意義。
山西或成為品種最全的循環經濟新能源基地
煤層氣、焦爐煤氣制甲醇以及利用下組高硫煤制油,均屬煤炭清潔利用技術,既可解決煤礦安全問題,又能解決煤炭開采“三廢”循環利用,在產業政策和成本上具有優勢。山西晉城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煤層氣利用基地,煤層氣已大規模用于發電、燃料以及民用。十多年前,山西利用焦炭生產排放的焦爐煤氣制甲醇技術已經成熟,山西甲醇汽車的研發以及推廣具有先行探索的優勢,同時,山西是最早進行煤制油示范的省份之一。在油價長期高企和煤炭、電力成本日益加大的背景下,山西煤系新能源具有十分廣闊的市場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