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時調整戰略規避風險
“安全與地緣政治風險是最大的挑戰。”談及2012年中國油企“走出去”之路,絕大多數的業內人士都這樣認為。
由中國石油企協和中國石油大學油氣產業研究中心編著的《中國油氣產業發展分析與展望報告藍皮書(2011-2012)》顯示,去年我國原油凈進口2 .5億噸,對外依存度達55 .2%,同比增加1 .5個百分點,主要進口來源國達24個。
對外依存度的日益上升,意味著供應安全的風險越來越高。而且不容忽視的是,我國主要進口來源以及海外油氣投資項目都在政治風險較高的國家和地區,2011年南北蘇丹分治增加了中國海外油源的不確定性,利比亞戰爭更給中國海外油氣戰略擴張敲響了警鐘。彭元正認為,今年將是中國油企產業更為艱難的一年。中國油企要想“走得 更 遠 ” , 必 須 適 時 調 整 能 源 戰略,最大程度地規避各種風險。
董秀成對此持類似的觀點。他指出,“走出去”的戰略將持續下去,預計到2020年,中國海外權益油氣產量將達到國內原油產量的一半。而面對日益復雜的國際形勢和投資風險,中國油企必須加快優化海外油氣投資戰略布局,加強風險防范。應該注重能源合作與能源安全并舉,提高對外油氣合作的成熟度,并加強與拉美、俄羅斯等資源富集國家和地區的合作,拓展中國對外能源合作的廣度和深度。此外,在國家層面上,建立起海外油氣資源投資風險體系和機制,將油氣資源地區劃分出風險級別,制定進入不同風險級別的國家和地區的安全防范措施和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
此外,中國國家石油公司本身存在的管理和經驗不足、技術競爭力不強、高成本高風險的投資風格、政策協調不力、各自為戰,甚至內部互相競爭等問題,也影響到中國的對外能源合作。因此,彭元正建議,應重新審視和評估國家石油公司的對外投資和經營行為,在海外油氣項目投資中,必須轉變增長方式,突出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實行集約型資本運營戰略管理模式。
“民營企業海外投資面臨風險更大,在其自身做好功課的同時,國家相關部門應繼續放開民營油企的海外投資準入門檻,并出臺相應的鼓勵配套政策,以支持民營油企進行海外投資。”董秀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