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之濱,在3萬年前的古長江口深水航道旁,一座面積0.3平方公里的人工島渾然天成,仿佛一艘巨艦停泊在滔滔黃海中。
在這個年輕的島嶼上,作為中國第一個在遠離海岸的輻射沙洲上建設的LNG接收站工程,江蘇LNG項目部完成了無遮掩外海人工島施工,刷新了世界同類型人工島只有49%成功率的紀錄,將黃海灣建設人工島LNG接收站的夢想變成現實。
![]() |
黃海之濱,在3萬年前的古長江口深水航道旁,一座面積0.3平方公里的人工島渾然天成,仿佛一艘巨艦停泊在滔滔黃海中。
這就是位于江蘇如東洋口港航道南側的中國石油江蘇LNG人工島接收站。中國石油江蘇LNG人依靠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理念創新,成就了中國石油LNG創新史上又一個讓人激動的時刻。
在這個年輕的島嶼上,作為中國第一個在遠離海岸的輻射沙洲上建設的LNG接收站工程,江蘇LNG項目部順利完成了無遮掩外海人工島施工,刷新了世界同類型人工島只有49%成功率的紀錄,在黃海灣建設人工島LNG接收站的夢想變成現實。
目前,人工島LNG接收站施工所需“水、電、路、訊”已全部就緒,各項準備工作就緒。
挑戰極限:創造多個第一
江有底,岸有限。這曾是如東縣港口建設的真實寫照。不少希望靠大港、興大業的大企業只能望江卻步,翹首以盼長江口深水海港的出現。
2007年1月19日,由江蘇LNG項目部負責建設的人工島陸域吹填鋼板樁沉樁開工,經過10個月緊張施工,11月15日陸域完全形成,具備了接收站工程施工條件。
陸域吹填的成功,不僅是如東人民的呼喚,也是南通乃至江蘇經濟發展的期盼,還是長三角地區江海聯動加快發展的關鍵一步棋。
江蘇LNG項目是在遠離大陸的外海輻射沙洲上建設人工島,現場海域水深較淺,潮差大,風浪急,寒潮和臺風多發。2007年,又是海洋氣候異常年份。據統計全年可實施海上安全作業有效工日只有50%至60%,這些外部條件給人工島建設帶來嚴峻挑戰。
面對挑戰,江蘇LNG項目部在專業海工咨詢公司協助下,對人工島建設工程的全過程、全要素進行管理和監督,以確保質量、造價、工期、安全達到既定目標。
施工期間,如東海面上大潮漲至8米,7級大風卷起2米多高的大浪接連撲向10米標高的太陽島,島堤巋然不動,外島壁堅如磐石。據統計,建成的人工島拋石和大型充裝袋、吹填的土方共計1050萬立方米,相當于從南通到南京(283公里)建造了一條1米高、37米寬的公路。拋石高峰期的月拋石量達到 60萬立方米,創同類工程的國內第一;日打樁量186根,實現了國內水運工程建設史上類似工程的又一個全國第一。
管理決策:優化施工工藝
在人工島建設中,江蘇LNG項目部科學組織施工方案,合理優化施工工藝,克服特殊環境對工程進度的影響。在護底軟體排鋪設施工中,由于漲落潮時水流流速大,排體穩定成了施工中遇到的難題。新鋪設的排體被高速水流卷起,造成多次返工,嚴重影響了施工進度。在與設計單位及專家多次研討后,果斷決定修改排體的壓重方式,將光板排修改為沙肋排,并增加壓載措施,解決了排體穩定性問題,確保了后續拋石工序順利開展。
質量是成功的關鍵,關系到運營期間的人工島的安全與穩定。施工中,LNG項目部嚴把材料和施工質量關,嚴格控制工程質量,排除了各類隱患。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科學合理的施工措施,在2007年臺風明顯多于往年的情況下,人工島建設度過了施工危險期,工期有效地控制在計劃進度之內。
技術創新:解決世界級難題
在國內已建設和規劃建設的LNG接收站中,江蘇LNG項目自然條件復雜,建設難度大,協調關系多。啟動之初,LNG項目部就緊緊圍繞項目核準和人工島穩定性研究兩個主題開展工作。
LNG項目部組織5位院士、3位國家設計大師、10家國家級科研院所共同完成了數十項項目前期課題研究,解決了在遠離海岸輻射沙洲上建設人工島和LNG接收站所遇到的接收站人工島穩定性、LNG航道穩定性、人工島及碼頭抗震液化等一系列技術難題,被業內專家譽為迄今為止國內海洋工程建設項目中,前期研究工作做得最充分、最詳細、試驗規模最大的海洋工程。同時填補了國內利用數學物理模型試驗,進行海洋工程抗震液化試驗研究領域的空白。
這些詳細和富有創新的研究成果,為江蘇LNG項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提供了科學可靠的支持,充分證明了碼頭配套工程設計和人工島平面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和島壁結構的安全性,為工程初步設計提供了科學依據。
“我們將努力建設科技、綠色、和諧的國際一流LNG項目。”中國石油江蘇LNG項目部總經理張成偉向記者展示了一幅圖片,圖片上是位于阿聯酋迪拜的世界上唯一一座七星級酒店,坐落在與江蘇LNG接收站十分相似的人工島上。“不久的將來,江蘇LNG將成為黃海之濱、古長江口一道亮麗風景線,也像迪拜這座酒店一樣,讓全世界、全中國都知道,都想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