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3月02日訊
全球天然氣競爭正在升溫,澳大利亞占據了令人羨慕的位置,將滿足亞洲日漸增長的能源需求。
不過北美和中國對澳大利亞形成了越來越大的威脅,可能會阻撓澳大利亞耗費巨資的宏大天然氣規劃。
澳大利亞已在液化天然氣領域投資逾1,750億澳元(合1,885億美元),力圖成為地區清潔能源的主要來源地。
當前亞洲對液化天然氣的需求正以每年約10%的速度增長,而全球在建新增產能有90%在澳大利亞。
亞洲經紀公司里昂證券(CLSA)駐香港的亞洲油氣研究主管鮑威爾(Simon Powell)說,當前是澳大利亞的黃金時代,不過在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這個問題上,美國和中國正虎視眈眈。
美中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擁有巨量頁巖氣儲備。美國和中國力圖成為天然氣出口國(對中國來說,還要滿足自身需求)的努力可能會擾亂澳大利亞在天然氣方面的長期規劃。
鮑威爾說,這意味著澳大利亞所處的境地并不像它自己認為的那么有利。
目前,全球液化天然氣領頭羊卡塔爾的裝機產能約8,000萬噸。澳大利亞產能接近2,000萬噸,預計將在未來五年內增加到8,000萬噸。
加拿大、俄羅斯以及莫桑比克、坦桑尼亞、塞浦路斯和以色列都有意在液化天然氣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從而加大了供應市場的壓力。
全球能源顧問公司Wood Mackenzie的澳大利亞上游研究主管麥克馬洪(Craig McMahon)承認,雖然未來10年全球供應競爭將會大大加劇,但澳大利亞仍然處于有利地位。
麥克馬洪說,澳大利亞已經未雨綢繆。在競爭水平還很低的時候,它就已經成功地開始運營其他國家尚未開發的眾多業務,并將該國的液化天然氣推向市場。
澳大利亞已與諸多亞洲買家敲定了供應合同。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臺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Taiwan's CPC Corp.)以及日本的東邦燃氣(Toho Gas Co.)和中部電力(Chubu Electric Power Co.)等均是其亞洲買家。
澳大利亞的液化天然氣目前約70%都出口給了日本。日本福島災難及對核能的日益抵制預計會推動澳大利亞的液化天然氣貿易。
鮑威爾說,供應液化天然氣完全是個時機問題,在別的國家出現供應缺口時,你要能適時出現,用你的液化天然氣來填補這個缺口。
澳大利亞遇到的競爭威脅
澳大利亞的這扇機遇之窗可能正在變得越來越窄。
能源公司正在開發以前未被開發的北美天然氣儲備。液化天然氣公司Cheniere Energy Inc.正接近達成一項協議,準備在美國薩賓帕斯(Sabine Pass)該公司所在的位置建立一個造價50億美元的天然氣液化廠,所產液化天然氣全部用于出口。
鮑威爾說,將北美目前的天然氣基礎設施改造為天然氣液化廠相對來說可能比較容易。
鮑威爾說,幾年前我們都以為美國會是一個天然氣凈進口國,現在才知道那時的想法是大錯特錯了。
鮑威爾說,美國可能會在未來五年成為一個天然氣出口大國,現在的問題是:規模能有多大?對澳大利亞雄心勃勃的天然氣計劃來說,美國目前是個重大威脅。
鮑威爾說,如果愿意,美國每年可出口天然氣2,000萬到3,000萬噸,這不是不可能的。
而另一個不動聲色的威脅則來自中國。這個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擁有豐富的煤層氣和頁巖氣儲藏。
鮑威爾說,我們全都對美國頁巖氣田的開采量感到震驚,而中國擁有的頁巖氣儲量可能會讓美國相形見絀。
鮑威爾說,如果中國人發現自己擁有大量頁巖氣,他們可能會對澳大利亞說:多謝了,不過我們已經找到了儲量龐大的頁巖氣,我們不再需要你們了。
鮑威爾說,展望2020年,那時的景象也許是這樣的,即中國正在大量開采自己擁有的頁巖氣。
麥克馬洪說,就非常規天然氣資源而言,中國仍處于初級階段。
麥克馬洪說,天然氣可在中國可發揮巨大作用,但這需要時間,F實點看,2020年或2025年之前,中國自產非常規天然氣不會在國內市場上產生很大影響,產量也不會很高。
麥克馬洪說,不過從2020年開始,這就難說了。雖然眼下的潛在供給是這樣,但誰知道還會出現什么?
需求狀況
2010年,全球液化天然氣總需求量在2.2億噸左右,其中亞太地區就占了一半以上。
鮑威爾說,毫無疑問,液化天然氣需求的增長出現在亞洲,而從地理上看,澳大利亞占據了參與其中的有利地位。
綜合地理位置考慮,澳大利亞天然氣儲備的更高成本可被穩定的政治環境所抵消。
但是,澳大利亞面臨著發展耗費巨資的產業所帶來的國內挑戰。其中,迫在眉睫的問題是全國范圍的技術人員短缺。在澳大利亞正在建設一系列液化天然氣項目之際,技術人員的短缺可能會增加項目成本,拖延工程時間。
環保人士和民眾尤其反對開采煤層氣,這種反對正在加劇。
鮑威爾說,液化天然氣廠屬于復雜高端設施,建廠時是不是有足夠多的電氣技術人員?昆士蘭氣田中是否真有足夠多的天然氣以供那些還處于設計階段的火車使用?農民是否會同意開采這些天然氣?
麥克馬洪說,雖然昆士蘭煤層氣田中有天然氣,但質量和開發成本才是關鍵問題。
不過他認為,盡管存在國內壓力以及日益增加的供應威脅,澳大利亞在向增長過渡方面,仍處于有利位置。
麥克馬洪說,等到了開發的下一階段,澳大利亞基本上會成為可以進行再開發的棕色地塊,到時把那些項目搬走應該會比較容易。
棕色地塊是指以前曾為工業用地的土地,而綠色地塊則為未開發土地。
麥克馬洪還說,棕色地塊比綠色地塊更為經濟。這應當會提升澳大利亞相對新的供應選擇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