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北京2月20日電---中國中信銀行(0998.HK: 行情)(601998.SS: 行情)副行長曹彤稱,如果人民幣國際化能夠向西突破石油國家,與盧布等西向國家的貨幣一道成為主要石油計價和結算貨幣,就能極大提升人民幣的貨幣地位,構建起人民幣國際化的"第二戰場".
中國金融時報周一刊登曹彤的采訪文章稱,在中國的西向周邊,俄羅斯、中亞、中東地區均是全球主要石油出口國,而中國本身是全球最重要的石油進口國,雙方具有強烈的經濟互補性.且去年11月7日召開的上合組織成員國會議等亦為人民幣的西向國際化創造了良好契機.
"在東盟之外,向西開辟人民幣國際化'第二戰場'將是當前人民幣新'防守'方略里的'進攻'策略,也符合人民幣國際化的長遠戰略構想."兼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聯席所長的曹彤稱.
2011年人民幣升值與貶值之辯可謂甚囂塵上,美國等發達國家繼續要求人民幣升值,同時巴西等新興國家也加入到美國陣營.另一方面,交易市場出現了貶值趨勢,去年12月人民幣就出現一輪貶值風潮.
曹彤認為,人民幣匯率改變單邊升值趨勢對於完善人民幣匯率機制和人民幣資本項目改革是有利的,降低了外在的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帶來的壓力,而且有助於讓市場認識到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的多種波動的可能,促使匯率彈性不斷增加,增大了貨幣當局進一步推動一籃子貨幣制度改革的空間.
中國自2005年啟動匯改,時間已逾六年,人民幣兌美元實際有效匯率累計升值超過30%.經常項目順差與GDP(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已由2007年歷史最高點的10.1%下降至2010年的5.2%、2011年上半年的2.8%.人民幣匯率正逐漸趨於均衡合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