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 中新網:我國將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嚴控用水總量
當前我國水資源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水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日益突出,并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
國務院2月16日發布《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為貫徹落實好中央水利工作會議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中發〔2011〕1號)的要求,我國將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管理,嚴格實行用水總量控制。
《意見》確立了水資源管理的主要目標:即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到2030年全國用水總量控制在7000億立方米以內;確立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到2030年用水效率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變價計,下同)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6以上;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總量控制在水功能區納污能力范圍之內,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95%以上。
《意見》指出,為加強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管理,我國將嚴格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嚴格規劃管理和水資源論證,嚴格控制流域和區域取用水總量,嚴格實施取水許可,嚴格水資源有償使用,嚴格地下水管理和保護強化水資源統一調度。
同時,我國將全面加強節約用水管理,強化用水定額管理加快推進節水技術改造。
另外,我國還將加強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管理,嚴格控制入河湖排污總量,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嚴格水功能區監督管理,推進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
1月17日 《京華時報》:北京將立法解決大氣污染 環境改善掛鉤官員升遷
PM2.5問題自去年年底引發公眾關注以來,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在今年1月召開的北京市人代會上,受到眾多人大代表關注的防治PM2.5污染、加大污染物監測的問題,最終匯集成為三大議案的頭號議案。
不久前剛剛確定的市政府今年擬辦35件實事中,治理PM2.5也作為頭號實事進行辦理。
日前,最新一期政府公報中的文件再次提及PM2.5,將治理PM2.5問題作為北京市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作為常委會開年首次會議,也無例外的聚焦大氣治理。
如此密集的政策出臺和官方表態足見各方對于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
5月底,北京市政府將向市人大常委會匯報防控PM2.5濃度、治理大氣污染,提升首都空氣質量的工作進展情況。屆時,北京市政府的相關報告將通過市人大官方網站公布,市民同時還可報名現場旁聽。
根據立法工作計劃,今年,市人大常委會將啟動7個法規草案的起草,其中包括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草案的起草工作。這意味著,北京市將立法解決大氣污染防治問題。據悉,北京市政府已出臺相關文件,明確提出,北京市將全面強化環境執法監管。抓緊修訂《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相關法規為環境保護提供法制保障。
據介紹,北京市將把污染物總量控制、環境質量改善等主要環保指標納入各級政府績效考核,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作為干部選拔任用、監督管理、績效評定的重要依據。嚴格實行環境保護行政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
北京市還將制定區域限批實施細則,對未完成目標任務考核的地區實施區域限批,嚴格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建設項目,暫停審批該地區除民生工程、節能減排和基礎設施建設以外的項目。
此外,對沒有完成環保任務或發生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的地區,由監察和環保部門約談政府主要負責人,并追究有關領導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