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目前國外油田服務業的基本格局
目前國外油田服務業的基本情況大致如下:大中小企業并存,其中專業性的中小企業為數較多;三家大的綜合性油田服務公司實力雄厚,優勢明顯。在各專業領域里,少數幾家大公司占有市場70%以上。美國公司的優勢正在衰落,歐洲公司的地位正在上升。
1、物探領域 三家大的物探公司美國的西方
地球物理公司(Western Geophysical屬貝克休斯)、法國的奇科普拉克拉(Geco-Prakla屬
斯倫貝謝)、法國的通用地球物理公司(CGG)雖然地震隊的數量只占世界的40%左右,卻占有世界物探市場75%。20世紀 80年代前期美國三大公司(Western、GSI、Geosours)稱霸的局面早已改觀。Geco-Prakla和CGG是全能型油田服務公司,既搞地震采集、資料處理和解釋,也從事物探儀器研制和生產。Western不久前把儀器制造部分賣掉了。目前最大的地震儀器的開發和銷售商是美國的I/O(Input/Output)公司,正是它吃進了Western的儀器制造部門,居第二位的是CGG的子公司 Sercel。 近20年來,出現了一大批地球物理軟件公司,其中最有影響的是斯倫貝謝的geoquest和哈里伯頓的Landmark。
2、測井領域 1985年,斯倫貝謝、阿特拉斯、吉爾哈特(Gearhart)三家占領了世界油氣田測井市場的85%。現在吉爾哈特已被哈里伯頓兼并,這幾家壟斷世界測井市場的局面依然如故。它們在體制上都實行測井服務、資料處理與解釋、儀器開發與生產一體化。
3、鉆井領域 與國內的體系結構不同,國外數百家鉆井公司(drilling company)都是鉆井承包商,其中擁有100臺以上鉆機的鉆井公司不過10來家,絕大多數是擁有1-2臺鉆機的小公司。鉆井業的核心是若干家掌握高新技術的鉆井技術服務公司,如斯倫貝謝的Anadrill,哈里伯頓的Sperry-Sun,貝克休斯的Drillex,以及史密斯等。世界上那些難度大的復雜油氣井,都是它們打的。它們是鉆井技術創新的主力軍。此外,鉆井領域還包括兩支“隊伍”,一是鉆機和鉆井工具制造商,如貝克休斯、Valco(它首家開發出頂部驅動鉆機)。二是專業的
鉆井液公司,如Baroid(屬哈里伯頓)、M-I和Anchor集團等。
4、采油領域 在采油工藝技術服務方面,國外指
完井和
增產措施(包括壓裂、酸化、控水、防砂),也是少數幾家公司控制了市場,其中最有影響的是哈里伯頓、道威爾-斯倫貝謝公司。
5、地面工程領域 在油氣地面工程建設方面,國外很少有專門的油建公司,往往是通用的工程建設公司兼營油氣田地面工程和管道工程,不過有幾家側重于油氣工程,如哈里伯頓的布朗路特(Brow-Root)、貝克特(bachtel)等。國外還有一種建設服務公司,如埃尼(ENI)集團的Snamprojetti,本身沒有施工隊伍,但是技術實力強,專門從事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監督和管理等。ENI集團的另一家子公司Saipem從事管道和油氣集輸工程的建設、平臺建造和鉆井。
迄今為止,在三大家“一專多能”的跨專業綜合性油田服務公司中,哈里伯頓的強項是采油工藝、工程建設、測井和鉆井工藝,它不從事物探;斯倫貝謝在測井、物探、鉆井工藝和采油工藝方面均有優勢,它沒有工程建設;貝克休斯在物探、鉆井工具與
鉆頭、測井方面位居前列,它也沒有工程建設能力。
三、國外大油田服務公司的管理體制和組織結構
這里介紹的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油田服務業。不少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有(或曾經有)國有的油氣公司,但是很少有國有的油田服務公司。國有的意大利ENI集團可以說是特例,它除了擁有阿吉普(AGIP)這個油氣公司外,還有從事工程建設和鉆井的子公司Saipem和Snamprojetti。AGIP在意大利國內壟斷了油氣上游工業,這種壟斷權是國會授權的,但是油田服務領域沒有壟斷。
發展中國家一般都由國家石油公司壟斷經營本國的石油工業。它們大都沒有自己的油田服務體系,尤其沒有自己的物探、測井企業。少數國家如阿爾及利亞、伊朗和印度,有自己的鉆井企業。大多數國外油田服務企業走過了從家族制到股份制,再到成為上市公司的過程。哈里伯頓1920年創立油井注水泥公司,1924年公司改為股份制公司,由幾家大石油公司參股。斯倫貝謝兄弟1931年創辦電法測井公司,1956年改制為股份公司,1960年公開發行股票。Karc Baker1913年成立貝克工具公司,1961年公司股票上市。家族制有利于創業,這些公司一般都依靠發明和把發明創造商品化而起家。股份制通過公開發行股票,擴大了資本來源,而且也使公司跳出了家族的局限,可以物色到能干的企業家打理公司業務。斯倫貝謝公司實現股份制改造以后,1965年把不善于經營管理的皮埃爾•斯倫貝謝從主要領導崗位上撤下來,簡•里波德當上了董事長后,這家公司得到了迅速發展壯大。
公司的關鍵人物是董事長。他往往兼任公司的首席執行官(CEO)。執行委員會的另一名重要人物是總裁,他負責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所以他就是首席經營官(COO)。一般都設若干高級副總裁和副總裁,他們都兼任公司的部門負責人或主要子公司的負責人。管理上實行單一領導制,一個人或一個部門只聽從一個領導。公司機關的各部門只是主管副總裁的工作班子,無權對各分公司或子公司發號施令。
大型油田服務公司通常采用母子公司體制,以專業化子公司作為基本經營單位。例如,20世紀90年代前期,斯倫貝謝公司按業務性質分為兩個集團:油田技術服務集團和測量、控制與元器件集團。其油田服務集團包括:(1)Wireline Service(電纜服務公司含測井、射孔和測試業務),(2)Sedco-Forex(鉆井),(3)Anadrill(鉆井工藝),(4)Dowell Schlumberger(采油工藝與油田化學),(5)Geco-Prakla(物探),(6)Geoquest(軟件)。這些專業子公司獨立經營,自負盈虧,公司重點管電纜服務這一塊。20世紀90年代后期,斯倫貝謝和哈里伯頓對這一體制作了改變。適應于同油氣公司“聯盟”,提供多功能綜合服務的需要,一方面專門成立了從事油藏工程的機構,另一方面把經營權集中到油田服務集團這個層次上來。由集團同油氣公司打交道。集團按地區成立幾個分公司,以便開拓市場。這些大油田服務公司很重視組織創新,組織機構常有變動。 油田服務公司指的是為石油天然氣勘探和開采服務的公司,包括從事地球物理勘探、測井、鉆井、完井、增產措施以及油氣田地面建設的公司。它們是石油公司的主要合作伙伴,是整個石油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外油田服務業的發展大體上經歷了4個發展階段。目前國外油田服務業的基本情況大致如下:大中小企業并存,其中專業性的中小企業為數較多;三家大的綜合性油田服務公司實力雄厚,優勢明顯。在各專業領域里,少數幾家大公司占有市場70%以上。美國公司的優勢正在衰落,歐洲公司的地位正在上升。
油田服務公司(oilfield service company)指的是為石油天然氣勘探和開采服務的公司,包括從事地球物理勘探、測井、鉆井、完井、增產措施(如壓裂、酸化、控水、防砂)以及油氣田地面建設的公司。它們是石油公司的主要合作伙伴,是整個石油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文從回顧國外油田服務業產生和發展的歷史過程入手,探索大油田服務公司發展壯大的主要經驗或規律性的東西,以供大變革中的我國油田服務企業借鑒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