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周三稱,由于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2012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長預計將下滑,該機構將原油每日的消費量下調22萬桶至110萬桶。有投行認為,暖冬等因素引起的石油需求放緩或許足以彌補可能出現的伊朗石油缺口,國際油價將進入暫時的盤整期。
根據國際能源署周三公布的月報,該機構預計,自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石油需求已經首次出現下降,原因包括經濟不振、北半球遭遇暖冬,以及原油價格高企等。該機構還表示,如果全球國內生產總值預估進一步遭遇下調,將會進一步下調全球石油需求預估。
月報稱,2011年四季度,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同比減少30萬桶。雖然該機構仍然預期2012年總體需求會出現增長,但把對今年日需求量增長的預期從130萬桶下調至110萬桶。2011年全球石油需求總量為8950萬桶。
而在上周公布的月報中,美國能源資料協會同樣將2012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增長預估下調12萬桶。美國能源資料協會預計,2012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同比增長127萬桶。該機構在月報中稱,2013年全球石油日需求為9085萬桶,較2012年上升147萬桶。不過,未來兩年需求增長步伐會加速。2012年原油成本或平均為每桶100美元左右,較去年均價上升5美元;2013年原油平均價格或升到每桶103.75美元。
國際能源署石油行業和市場部負責人戴維?費夫表示,去年年底石油需求量的下降與暖冬有關,這與跨2010和2011年的那個寒冬形成鮮明的對比。不過這種下降仍然令人吃驚。他說,需求量出現絕對收縮是“十分罕見”的。“我們正提醒各方注意,全球經濟和石油需求的確存在下行風險。”
歐盟將于近期決定是否從7月份開始對伊朗原油實施禁運,而伊朗方面也威脅關閉霍爾木茲海峽,都使原油市場存在新的不確定性。韓國政府周二警告稱,該國很難找到替代伊朗的原油供應,擔心對伊朗的制裁壓力可能導致油價上漲。
歐盟計劃在下周舉行的外長會議上同意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等最新制裁。此前有媒體報道稱,歐盟國家已原則同意禁止進口伊朗石油,但擔心這會影響其經濟,該決定因此可能被推遲。
去年一季度以來,國際油價一直維持在每桶100美元至120美元的區間內。但在新年之際,由于歐盟準備對伊朗實施石油禁令,伊朗方面則威脅關閉海灣石油出口的主要通道霍爾木茲海峽,油價平均每桶上漲了4至5美元。
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長阿里?納伊米本周初表示,希望將油價保持在每桶約100美元的水平。納伊米稱,“對于出產國和消費國,如果我們能夠使均價達到100美元左右,我認為將有利全球經濟。我們的愿望是可以穩定油價,使其保持在100美元左右。”
他還承諾,如果對伊朗的制裁影響其原油供應,沙特將回應客戶需求。“我們只要幾天的時間,就可以輕松使日產量達到1140萬桶或1180萬桶。”沙特目前日產接近1000萬桶。
國際能源署還表示,石油市場正維持著微妙的平衡:一方面擔心伊朗局勢緊張可能擾亂供應,另一方面又擔心經濟放緩可能抑制石油需求。
全美氣象服務的數據顯示,美國東北部今冬天氣異常溫暖,已使國內取暖油需求較正常水準減少約四分之一。“未來數月會出現短暫的盤整,在此期間石油需求放緩或許足以彌補幾乎全部的伊朗石油缺口,而無需國際能源署釋放緊急儲備。”摩根大通發布的一份報告認為。
但也有分析師警告稱,需求暫時疲軟意味著閑置產能的消除,而閑置產能消除本身也會支撐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