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大港油田濱海水廠改造關系到油區居民飲用水和工業生產用水,工作人員正在加緊施工,水廠改造工程正在按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
步入2008,回望2007,大港油田集團公司有兩組數字十分搶眼,一是經濟總量大幅度增長,經營收入突破100億元大關,達到109億元,連續三年增幅在30%以上;二是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大幅度降低,實現新增節能能力1.1967萬噸標準煤,同2005年比,萬元增加值綜合單耗降低 17.39%,耗新鮮水降低29.12%,節約7679.1噸標準煤;節約用水81.07萬立方米,節約資金4180萬元。這一增一降說明大港油田集團公司自覺轉變發展方式,主動履行社會責任,不僅發展速度在中國石油未上市企業中名列前茅,而且發展質量有了明顯提升,從而實現企業又好又快發展。
更新發展理念:構建全員節能節水網絡
節能節水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為把節能節水工作落到實處,大港油田集團公司編制了“‘十一五’能源節約規劃綱要”和年度“節能工作計劃”及“節水工作計劃”,明確了節能節水長遠目標和階段性工作任務,成立了以總經理為組長的節能節水領導小組,機關和各單位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和人員,建立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節能節水網絡,層層落實責任,將節能節水責任指標逐級進行分解,并與業績掛鉤,實現了壓力層層傳遞,節獎超罰,以確保“十一五”節能節水任務指標的圓滿完成。
要取得節能節水的預期效果,沒有全體員工的參與和作為是不可能的。為此,大港油田集團公司著力在增強全員的節能節水能力和意識上下功夫,他們借助“3·22世界水日”、“節能周”等活動,通過報刊、門戶網站、懸掛標語旗幟、板報展出、知識競賽等形式,廣泛宣傳國家節能節水法律法規和標準以及節能節水新技術、新產品,使全員的節能節水意識大為提高。
在此基礎上,大港油田集團公司強化全員節能節水素質的提高,每年都舉辦節能節水知識培訓班,對管理人員進行了以程序文件和日常管理工作為主要內容的培訓,提高了節能節水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知識水平,同時把節能節水培訓融入操作崗技能鑒定之中,促使現場操作人員的操作技能和節能節水知識全面提升。
提升管理素質:靠制度實現節能節水
搞好節能節水,不能停留在口頭宣傳和目標制定上,必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作保障。大港油田集團公司堅持把節能節水工作納入QHSE管理體系進行管理,在體系換版中理順了節能節水工作的管理接口和管理職能,編制了“節能降耗管理程序”等相關程序文件和“節能監測管理辦法”、“工程建設項目節能管理辦法”、“供用水管理辦法”等相關作業文件,使節能節水工作步入了科學化、規范化的管理軌道。
在體系運行中,大港油田集團公司將審核作為推進節能節水工作的重要手段,每年對公司所屬34個單位及基層現場進行了全面審核,查找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堵塞了管理漏洞,有效提高了企業的節能節水管理水平。
為調動各部門員工節能節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港油田集團公司建立了獎勵與約束機制,制訂了“節能減排獎懲管理辦法”,修訂和實施了“技術監督和節能工作獎罰管理辦法”,凡用能量超出規定指標的,對責任單位和相關責任人員進行經濟處罰,對單位領導人員績效分值進行扣減,并在“節能公報”上進行通報批評。
在生產建設中,大港油田集團公司注重源頭控制,做到節能節水設施工程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在物資采購過程中,實施重點耗能用水設備、產品的準入制度,禁止高耗能、高耗水設備的進入,從源頭上嚴格把住節能節水關。
強化技術創新:推動節能節水工作向縱深發展
科學技術是節能節水第一推動力。大港油田集團公司堅持應用新技術節能節水,加快對高耗能、高污染設備更新改造步伐。2007年投資9億元,新購和更新、改造鉆機等大型裝備和施工機具309臺,改造供水管網和水改工程,完成了鉆機等大型裝備的更新、改造,改造灤河水供水干線4600米,對3個物業小區進行供水管網改造,采用生活污水回用,替代新鮮水進行綠化,回收濃鹽水替代新鮮水等措施,減少了能源和水資源的消耗,提高了利用率。同時,各二級單位還自籌資金,更新改造了81臺耗能高的設備和2100塊儀器儀表,使生產時效明顯提高,能耗顯著下降。
大港油田集團公司始終堅持在全體員工中廣泛深入地開展科技節能節水活動,鉆井系統積極應用高效鉆頭、余功發電、節能型柴油機、螺桿鉆具等成熟技術產品和鉆井新技術,有效減少能源消耗。第一鉆井工程公司2007年進尺62.7萬米,比去年增加16.24萬米,柴油消耗與二次定額比,節約700多噸。
大港油田集團公司還積極探索和實踐節能節水新舉措,從源頭上做到節能節水。已投資開工的自備熱電廠項目,采用熱電聯產等節能技術,替代油田中心地區現有的8座供暖鍋爐房,熱電廠投產后預計每年減少采暖用能7.6萬噸標準煤。油田生活污水深度處理廠建成后,預計日處理污水1.8萬立方米,處理后出水全部回用于工業循環冷卻,有效地提高了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初步構建了循環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