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機構數據顯示,三地原油變化率已跌至2%左右。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分析說,近期國際
油價總體回歸低位運行,雖然20日油價上漲幅度較高,但春節前應該會保持平穩。
進口稅率下調對成品油市場影響有限
從2012年1月1日起,我國將下調700多種商品的進口稅率,平均稅率為4.4%,比最惠國稅率低50%以上,成品油也在這個范圍內。
公眾對此抱有較大期望,期待能夠反映在個體消費的價格上,然而在韓曉平看來這并不會對油價有多大影響。 “其實,成品油關稅下調的影響是有限的,因為成品油的進口量相對還是比較小。 ”韓曉平說。
價改不能根本解決油荒和油價上漲問題
除了成品油進口關稅調整外,成品油價格改革方案又被提上了日程。 11月16日召開的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提出2012年將積極穩妥地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擇機推出成品油價格改革方案。發改委表示成品油價格改革方案側重于:“縮短調價周期,改進調價操作方式,提高機制運行透明度”。而目前,國內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遵從的是
布倫特等三地原油的價格變化。
韓曉平認為,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油價上漲和油荒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他說:“油價問題是一個非常糾結的問題,目前我們供油緊張的局面非常明顯,但其實
中石油、
中石化方面并無多大缺口,更多的是民營企業的缺口,因為民營企業的進口總量是受限制的。這樣,民營企業供油一般還有另外兩個渠道:一是靠買燃料油,二是靠走私。燃料油冬季價格較貴,采購會加大成本,這樣民營企業就會暫停進油;而走私在國家的嚴厲打擊下也是沒有多少渠道的,這樣一來,兩個渠道都被堵死了,油荒也就出現了。 ”
韓曉平說:“其實目前國家對于石油供應量的總數估計也不一定是準確的,因為上述燃料油和走私油兩塊沒有納入。因此,我們石油對外依存度要比想象中的高,但如果對石油產業放任自流,
石油安全就會受威脅,同時油價和CPI相關,這些問題交織在一起,使得油價問題錯綜復雜。 ”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完善原油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稱,目前價格機制方面主要問題是價格缺乏彈性,剛性特點太強,導致很多投機商投資無風險。“未來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引入市場競爭,讓市場去定價,企業生產實行成本透明,接受社會和輿論的監督。 ”
引入市場機制是關鍵
韓曉平表示,決定原油成品油價格的關鍵因素是市場,而市場的關鍵就是競爭主體,只有多元的競爭主體,才會有競爭市場。所以,改革必須打破當前石油成品油市場上的壟斷格局。
因此,韓曉平建議改革可分三步:第一,在政府幫扶的情況下,增加
中海油、中化在市場中的份額;第二,增加民營企業的市場配額;第三,石油市場逐漸對外資企業開放,允許其進入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