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月前,利比亞石油停產,曾一度造成
歐佩克成員國間的內部紛爭。在12月14日召開的新一輪歐佩克會議上,利比亞的石油生產或將再度成為代表們討論的核心。這一次討論的焦點不再是利比亞的停產,而是如何適應利比亞石油產量的迅速恢復。
2011年6月,歐佩克會議未能就石油產量問題達成一致,在一片分歧聲中不歡而散。作為歐佩克最具影響力的成員國——沙特要求增加石油產量。隨后,沙特、科威特和阿聯酋單方面做出增加石油產量的決定,以彌補利比亞國內動亂造成的市場供應下降。
目前,在利比亞石油生產迅速恢復之際,歐佩克成員國內部也出現了意見分歧。以科威特為代表的歐佩克成員國認為,市場仍有需求。以伊朗為代表的歐佩克成員國則認為,在主要經濟指標疲軟的前提下,2012年上半年石油產量將會過剩,希望歐佩克成員國削減產量。
科威特石油大臣表示,即使利比亞產量迅速回升,市場也仍需要更多的石油。安哥拉石油部長德瓦斯康塞洛斯也認為,在利比亞石油產量恢復到戰前水平之前,歐佩克成員國可能不會討論調整產量配額的問題。
12月初,
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上調了對亞洲客戶的石油售價。此舉被解讀為沙特認為當前不需要下調石油產量。
在此之前,歐佩克現任輪值國主席、
伊朗石油部長加塞米表示,鑒于利比亞石油產量正逐步恢復,呼吁已經提高產量的歐佩克成員國削減石油產量。12月12日,加塞米再次呼吁,其他歐佩克成員國應為利比亞石油產量回升留出空間。
實際上,利比亞石油供應的恢復之所以近期對市場產生較大影響,是因為大部分市場人士都沒有預測到利比亞石油生產恢復的速度會如此之快。歐佩克擔心,市場將會出現供大于求的情況,如果不減產國際
油價將下跌。
2011年6月,國際能源機構宣布釋放6000萬桶戰略
原油儲備,以應對利比亞原油減產。此前,國際能源機構曾敦促歐佩克增產,但由于以伊朗為代表的歐佩克成員國反對,最終擱淺。
2009年年初以來,歐佩克將官方生產配額維持為每日2484.5萬桶。路透社的最新數據顯示,由于安哥拉和利比亞石油增產,今年11月,歐佩克石油產量創3年來的新高,12個成員國的供貨總量達到每日3027萬桶,超過10月每日2981萬桶的水平。
國際能源機構執行總干事瑪麗亞·范德胡芬表示,2012年全球對歐佩克石油的需求量至少和該組織目前的石油產量相當。
歐佩克秘書長巴德里上周在出席第二十屆世界石油大會期間表示,歐佩克將積極研判成員國能源儲量,監督能源市場,以保證供需平衡。一旦出現緊急情況,歐佩克將努力在世界范圍內使短缺的能源供應得到補償,盡力保證全球能源供應,無論各國形勢如何變化,歐佩克將承擔起自己保證全球能源供應的責任。阿爾及利亞能源與礦業部長優素福·優素菲則表示,加大能源生產力度,向能源市場投放更多的能源及能源產品。
這無疑會減輕人們對能源市場供應的擔心,為世界經濟注入了幾許活力。但產油國并未因全球經濟低迷而主動下調油價,又令人多了一些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