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拉美最大的石油進口國轉變為重要的出口囯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其面積、人口、經濟實力均居南美乃至整個拉丁美洲首位。巴西的石油工業與他的經濟發展經歷了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曲折起伏的道路,分析其發展歷程和特點可以給我們不少啟示。
1.1.依托改革和經濟發展向深海開拓使油氣產量持續快速增長
巴西石油工業起步于陸上,在上世紀80年代初勘探重點向海上轉移,油氣儲產量開始攀升。但經濟困難阻遏了石油工業的發展。1994年巴當局開始實施“雷亞爾計劃”,扭轉了經濟降勢并轉向艱難的回升。1997年實施的石油管理體制的改革,把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etrobras)壟斷經營改為政企分開按市場方式經營,政府僅持有該公司51%的股權;擴大對外開放,允許國內外私人資本進入,使油氣踏上快速增長之路。盧拉在2002年執政后的經濟政策更加有利于發展,使其有了較雄厚的資本和先進技術的支撐得以向深水油氣開拓,巴西油氣儲、產量持續快速 增長(表1、2,圖1)。
表1 1989-2009年巴西石油(剩余可采)儲量和產量變化
原始數據采自OGJ,筆者計算編表。
表2 1989-2009年巴西天然氣(剩余可采)儲量和產量變化
說明同表1。
深海油氣是巴西石油工業快速發展的支柱。至上世紀末油氣勘探主要集中在里約熱內盧東北的坎波斯(Campos)盆地淺海(小于500米)和深海(500-1500米)鹽上領域。在該盆地發現的大油田(可采儲量大于10億桶) 有馬利姆(Marlim、27億桶)、龍卡道爾(Roncador、23億桶)、馬利姆南(Marlim Sul、12億桶),其油質普遍偏重。進入本世紀,勘探向向其南鄰、位于里約熱內盧南西的桑托斯(Santos)盆地延伸并以超深海(大于1500米)、鹽下領域為主,相繼獲得勘探的重大發現。與之相應的是勘探投入持續增大,2007年深水投資達25.89億美元,為2002年的1.7倍,占同年世界深水投資的20.7%。椐IHS(2009)的數據,2000-2008年巴西海上大于10億桶油氣當量的重大發現有8個 (表3),共計2P(探明加控制級)可采儲量石油為15.8億噸、天然氣為9652億立方米。巴西的發現在世界油氣勘探新進展中居重要地位。石油界認為圖皮油田是哈薩克斯坦卡什甘油田之后全球最大的油氣發現。在列入2008年世界十大油氣發現中,巴西占了5個:居其第一至三位的依次是亞拉、木星、瓜拉,居第6、10位的為本特維(Berntevi)、瓦胡(Wahoo)。Petrobras首席執行官加布利葉利2009年宣布,隨工作的深入到2013年巴西探明可采石油儲量可達300-350億桶(40.9-47.7億噸),而2008年被BP世界能源統計承認的(剩余)可采儲量僅為126億桶。2009年在圖皮西南的朿哥-樓夫區塊又有新油田發現,按兩口井的測試和地球物理資料初步評估可含油330億桶油當量,這個成果尚須進一步驗證[1]。
表3 2000-2008年巴西海上重大油氣發現(大于10億桶油當量)
據IHS2009年統計,筆者對原文中的個別數字作了訂正并換算單位、編表,換算以0.0283立方英尺為1立方米、7.33桶為1噸、1000立方米氣為1噸油當量。
這些令人羨慕的大油氣田相距不遠且油質多偏輕,多油、氣、凝析油共生, 為其降低經濟邊際值而大規模開發創造了較好的條件。據OGJ資料,深水油田的初步開發就使巴西2008、2009年石油產量年增率分別為3.8%、7.4%,2009年產量近億噸(表1、圖1 ),使巴西的石油產量居南美第二位(僅次于委內瑞拉)。世界第13。Petrobras在2007年預測其2010和2015年石油產量可達1.15-1.4億噸。天然氣產量快速上升為降低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促進石油由進口轉變為出口做出了一定貢獻(表2)。但天然氣的發展還是相對滯后的,需從鄰國進口以滿足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區的需求。為促進發展,巴西于2006年制定新的天然氣計劃,使2008年產量躍增至128億立方米。 2009年中期3個氣田(陸上的Linhares和海上的Camarupim和 Cangoa)開始投產預計將促使實現產氣180億立方米的目標,但金融危機導致的用戶需求萎縮和中下游建設滯后卻迫使一些油、氣井放空燃燒或減產,2009年氣產量反而下降19.3%、僅為100.8億立方米(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