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越南12日簽署在南海爭議水域合作開
采油氣的協議,雙方都明白,它們在給中國找麻煩。如果中國不反過來給他們的這個協議制造一些麻煩,那么這將被視為挑釁中國的成功,一些國家聯手對付中國的企圖將進一步抬頭。
越共總書記和越南國家主席幾乎同時訪問中國和印度,在北京對中國修好,在新德里卻簽署明顯對抗中國的協議,現在還不好確定,這究竟是越南的“兩面派”做法,還是越南領導層在南海具體問題上的意見有分歧。
印度與越南簽這個協議,考慮的很可能不僅僅是幾桶油氣的蠅頭小利,而是有更大的地區戰略考量。印度很樂意攪南海的渾水,增加它在其它問題上對中國施壓的籌碼。印度似乎認為,挺進南海得罪的只是中國一家,收獲的好處可以抵銷對中印關系的那點損害。
印越合作的政治動機都很強,中國的口頭抗議不會起作用。中國必須采取實際行動,讓印越的這項合作流產,或者讓它給兩國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
中國應當宣布印越的協議非法,一旦印越開始海上勘探作業,中國應首先派出非海上作戰力量,對印越的勘探作業進行干擾,制造低烈度、但足以讓印越勘探成果報廢的糾紛及摩擦。換句話說,要讓印越合作的風險高得使這種合作毫無經濟價值。
將南海的糾紛升級成更嚴重的沖突,是各國的共同風險。中國顯然沒有這樣的意愿,但用干擾勘探來阻止印越合作采油,是把這種風險擺出來,由各國一起分擔。不把它擺出來,等于是中國用一國之力,消化本屬于大家的共同風險。
由于一些國家對冒險的偏好,以及它們認為中國會為避免沖突在它們的冒險面前做讓步,目前南海地區針對中國的挑釁行為趨于猖獗。中方外交抗議的效果在降低,中國只有用一兩次耐心而且堅決的回擊,才能讓這個地區的冒險沖動逐漸冷卻下來。
阻止印越在爭議海域合作采油,是中國展示堅決性的一個恰當點。由于印度是非南海國家,它的卷入并不能增加越南與中國爭議的正當性。印度對南海的政治抱負雖然大,但其國力所能提供的支撐并不雄厚,而且這也并非它建立強大國家的當務之急。即使從印度的利益上看,這也有管閑事的味道。印度社會沒有在南海與中國劇烈沖突的思想準備。
越南對中國的態度混合了十分復雜的利益和考慮,在是否收斂在南海激進行為的問題上,河內經常搖擺。它表面上很強硬,不肯做任何讓步,但就像中國一樣,越南現在的國家目標是多重的,領土問題只是其中之一。
值得強調的是,中國社會已經很難忍受一些國家來自海上的反復挑釁了。崛起的中國應當有忍辱負重的胸懷,但什么樣的胸懷都有被填滿的那一刻。用強硬手段制止某些國家的挑釁對中國是有風險的,但讓中國公眾承受只有大戰略家們才能承受的怨氣,好像中國是由13億個孔明組成的國家,這個風險才是真正無法預測的。
應當由越南和印度擔心的事情,不應由中國來擔心。中國承受國際摩擦的真實能力,很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