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京"變身"后訪華主談能源
普京旋風今日刮至中國!應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邀請,俄羅斯聯邦政府總理普京攜160人代表團的豪華陣容,今明兩天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并出席兩國總理第十六次定期會晤。
來華前夕,統俄黨剛剛明確,將在11月正式推舉普京為候選人參加明年的總統選舉。普京選擇這一敏感時機訪華,讓西方媒體猜測不已。有輿論認為,這是普京宣布重返克里姆林宮計劃后首次對外國進行的訪問,具有很大的象征意義,可以借機觀察他今后幾年的對外政策重點。
然而,中國社科院俄羅斯問題專家姜毅、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俄羅斯研究所研究員王儷久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表示,普京參加中俄總理定期會晤機制,是早已確定的時間,來華時機未有敏感性。況且,他與溫家寶的會晤,主要任務是具體落實6月中俄元首達成的共識,也不具備特殊的政治信號。
常規會晤有亮點
著眼“未來十年”
此次普京(上圖,新華社發)訪華是例行訪問,主要目的是參加第十六次中俄總理會晤,但較之于以往仍有兩方面亮點。王儷久表示,首先,普京一方面是現任總理,另一方面是下屆總統候選人,而且從目前俄羅斯政治生態看,他當選的可能性較大。他的“雙重身份”,更會引起外界關注;其次,他此次訪華的任務更有針對性。今年6月份,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俄羅斯期間,兩國首腦發表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10周年聯合聲明。這一聲明總結了條約簽署10年來兩國關系發展的成果和經驗,也確定了下一個10年中俄關系發展方向。而此次普京與溫家寶總理的會晤,會就“未來十年”規劃進行具體的對接和探討。
中俄總理定期會晤機制1996年成立。這一機制已成為協調兩國各領域務實合作的重要平臺。中國駐俄羅斯大使李輝近日撰文指出,中俄定期高層會晤的有效運作為兩國關系健康發展提供了穩定的機制和組織保障。
天然氣價格存分歧
企業談判政府協調
對于中國來說,普京來華訪問的一個重要意義是,他帶來了一個能源大國所擁有的豐富資源。況且,他率領的160人代表團,其中包括重要的商界代表。因此,有媒體稱,普京與溫家寶總理的會晤,將是“世界第一大能源生產國和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領導人的聚首”。而能源外交依然是雙方的會談重心。
在雙方的能源領域,天然氣合作是重頭戲。然而,由于雙方在天然氣價格等方面存在分歧,這讓外界擔憂兩國能源外交已上升至政治摩擦。對此,王儷久表示,雖出現了一些分歧,但僅限于技術性談判,未上升到政治化程度。目前,仍然以企業談判為主,兩國政府只是起協調作用。在天然氣談判過程中,雙方企業和政府難以達成共識很正常,這是一個摸索的過程。
姜毅表示,除了能源議題外,完善雙邊經濟合作結構,擴大相互投資,加強雙邊經濟技術合作,拓展經濟渠道等經濟話題,也會是兩位總理重點關注的話題。
“當前世界經濟前景不明,是中俄兩國面臨的最迫切的問題”,王儷久表示。他認為,現在美國經濟復蘇乏力、歐洲債務危機加劇,加之,二十國集團峰會(G20)將于11月舉行。鑒于此,中俄作為全球重要的經濟體,需要在會前協調立場,以應對當前國際經濟困局。
當然,中俄之間全面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在各個領域都需要進行磋商和探討。2012年和2013年,中俄將互辦“旅游年”,普京將借機與中方就人文話題進行溝通。
側重務實合作
外交議題“非主流”
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局勢,中俄兩國在重大國際問題上持相似立場。兩國近日在安理會聯手否決了西方國家提出的敘利亞問題決議草案,便佐證了雙方良好的互信關系。
對于此次中俄總理會晤,王儷久表示,在政治和外交領域,兩國依然會在應對重大國際政治、安全話題加強戰略協作。當前的敘利亞問題、利比亞戰事及朝核問題等重大國際和地區熱點,都是雙方領導人關注的領域。而姜毅認為,像敘利亞之類的外交議題,不一定要通過總理訪問這種高層機制。按照兩國合作機制的內容,總理會晤更側重于務實合作。況且,根據俄羅斯相關法律規定,外交事務更多屬于總統負責領域,而不是總理。